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1],津堠岑寂[2],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 别浦:原指银河,这里借指分别的水路。

[2] 津:渡口。堠(hòu):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津堠,指码头上可供守候、住宿的处所。

【译文】 杨柳的阴影绵延笔直,烟雾里丝丝垂条拨弄着碧绿。隋堤上,曾经几次看过,它垂拂着流水飘绵飞絮,送别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登高遥望杭州故乡,谁理解,我厌倦客居京城繁华的苦涩?十里长亭的道路,年去年来送行者,算起来攀折柳条寄别情总该千尺多。闲来寻思旧日踪迹,曾趁着凄哀的弦音举杯敬酒,华灯照着离别的宴席。梨花雪白,预示着换用榆柳新火,催促着寒食节的到来。离愁萦怀呵,航船顺风而驰像一只飞箭,半竿竹篙劈开了温暖的波面,回头顾盼之间便远远地驶过了几座驿站。望一眼送行人就在正北的天边。凄哀悲凉呵,愁恨在心中堆积。渐渐地人已离去,送别的河岸弯弯曲曲,津渡的土堡一片静寂。斜阳渐渐地沉落,晚霞映照得春色绚丽,一望无际。不禁想起明月下,水榭边,携手欢愉,还在夜露凝结的桥头倾听明亮的笛曲。深沉地思念那往事,恰似在梦里,暗暗洒下泪滴。

【赏析】 全词分三迭。首迭借咏柳写别离之恨。首句写柳重在“弄碧”,由此推出“隋堤”,继而有了“行色”,进而推出“故国”,全为“京华倦客”出场铺垫。后面二首又回到咏柳上,反复映衬欲归不待的送别他人的“京华倦客”。陈廷焯说:“‘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闲寻的踪迹’二迭,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分析本词的缜密构思是中肯的。二迭写自己的离别。首句“闲寻”是沉思追忆,节前情人送别自己的情景。接着一“愁”字拽回思绪,是岸上送别的情人让他留意,结果只有“望人在天北”的怅恨。三迭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之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的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

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像与现实反复套迭,叙事抒情萦回曲折,似浅实深,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