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演讲口语的技巧

演讲口语的技巧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我们只讲以下几种。

(一)制造悬念的口语技巧

演讲要能吸引听众,首先的条件是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切, 争取他们的参与,这些是一般的演讲口语所作不到的。一开头就要制造悬念。

什么是制造悬念呢?制造悬念就是先不把要谈的对象或正面意思明确告诉听众,而让听众去关心,去猜测,去推究,去追问(在内心),吸引他们急切想知道下面内容,聚精会神地听下去,例如上海余德馨同志的演讲《受骗的上帝》:

我演讲的题目是《受骗的“上帝”》。这可是个离经叛道的题目,说它“离经”是因为在信教的人看来,圣经明明白白地写着,一切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怎么能受骗呢?说它“叛道”是因为唯物主义观点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又哪来的上帝, 更哪来受骗的上帝呢?

又如

在“假如我是校长”的演讲会上,有一位同学一开始就问在场的听众:“请问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有哪位带马列著作和《毛选》的?请借我用一用。”这一问,问得听众大眼瞪小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这些书干什么?一下子勾起了听众强烈的好奇心,拨动了听众的心弦,听众急切地想继续听下去。他略微停顿一下,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美国总统在走马上任之时,必须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为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将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今天,本校长走马上任之际,我要手捧马列著作和《毛选》向全体师生宣誓,为了本校的利益和前途, 我将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因为马列著作和《毛选》是我们中国的‘圣经’。”话毕,全场寂静,哗然,掌声大作。(《演讲与口才》1990 年 8 期)

第一例先介绍了自己演讲的题目,接着又别出心裁,否定题意的正确性,这种迂回的介绍就制造了悬念:到底有没有“受骗的上帝”?听众就非常有兴趣地听下去了。第二例更是新颖独特,要讲的是“如何当校长”,却要借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这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关系?这样的语言也很新鲜、奇特,收到了制造悬念来吸引听众的目的。

演讲制造悬念有以下几点应弄明白:1.从制造悬念的手段看,写文章可用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制造悬念,而演讲则主要以口语制造悬念。2.从悬念的位置看,一般多在演讲的开头,也可以放在演讲的中间,这一点与写文章相同。3.因为演讲主要不是叙事性的,篇幅又短,所以悬念用得比较单一,不像写文章那样复杂,有时还要大悬念中套小悬念。4.制造悬念可以用设问句,但也可以不用设问句,设问句也并不都能制造悬念。这一点说明它与下面要讲的提问引发口语技巧有区别。

(二)提问引发的口语技巧

演讲时善于用语言提问,启迪听众思索,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演讲时的提问,与交谈、回答中的提问不同,前者是自问自答,后者是你问对方回答,依据在演讲中提问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形式:

  1. 新颖独特、激起猜测的提问

这也是提问引发的重要形式。前面说过,悬念不一定都靠提问,但提问有时又是激发猜测(悬念)的重要语言形式。如:

在《热爱内蒙古,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赛中,有一位男同学一上场就举着一张纸条,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的时候,接到这样一个条子:‘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还谈什么热爱内蒙古?’”条子读完,场下一片哗然,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阵富有刺激和挑战意味的掌声。掌声过后,听众急待他的下文,又是一阵沉默。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突然高声讲道: “好吧,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我爱的是全自治区的姑娘!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 场下掌声经久不息。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8 期)

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未讲先发、引起注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解释、演讲之前的提问,作用是引起听众对下面要讲的内容的重视,能比一般平平淡淡演讲产生更好的接受效应。如:周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一段:

⋯⋯什么叫“白”呢?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主义土壤上专心致志为社会主义服务,虽然政治上学习得少,不能算“白”。只有打起白旗,反对社会主义,才是“白”。例如有个外科医生,开刀开得很好,治好了很多病人,只是政治上不大开展,因此就说他是“白专道路”,岂不是荒谬?”

又如,印尼著名政治家苏加诺 1945 年 6 月在《印尼独立准备调查会》上的一段讲话:

兄弟们!什么叫独立?1933 年我写过一本书,书名为《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在这本书里,我说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无非是一座桥,一座金桥。我还说,在这座金桥的对岸,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社会。

第一例周总理的提问和第二例苏加诺的提问,都是解释前的提问。周总理对问题做了准确的定义性的回答,苏加诺则只作了间接的(去看书)和比喻性

(“金桥”)回答。这里都属于无疑而问,目的全在于引起听众的注意。3.激发反思、问中含答的提问

这种提问也是引发式的提问,但它多采用反问句,有时还是连续反问, 反问句式的特点是答案在问话之中。为什么又要问呢?意图是为了加强语气,激起听众思考,共同判断问题的正误,比不问而讲效果要强得多。如苏加诺一段演讲:

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就有了第聂伯河的大水闸了吗? 就有了矗立高空的广播电台了吗?就有了普及全国的足够的火车了吗?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每个俄国人是否都已经会阅读、会写字了呢?没有。尊敬的先生们!在列宁所搭的金桥的对岸,列宁才建立了广播电台,创办了学校,建立了托儿所,建造了第聂伯河大水闸。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6 期) 又如:陶行知的《学做一个中国人》开头说: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中国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别做一个不完全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5 期) 苏加诺的问后是反问,答案是很清楚的,因为事实俱在,不需要做回答。陶行知的两个问题,也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思索,先想一想中国“整个的人”不多。这种提问在批驳性的、揭发性的、斥责性的演讲中,是用得很多,很成功的。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也用得很出色。如“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就是这类提问。

4.有疑而设,可答可不答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确有演讲者自己不了解的情况要问,听众也完全可以作出回答,但演讲者并不等大家回答,仍按自己准备的讲下去,其作用与上面的提问形式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产生回忆、思考或想象,为演讲者下面的演说内容的接收做好准备。比如,有一篇题为《为了我们的父亲》是这样讲的:

同学们,你们见过青年画家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吗? 如果见过,还记得那位动人的中国老年农民的形象吗?让我们再看看这幅油画,再看一看我们的父亲吧!

(王东:《口才艺术》)

见过那张油画吗?还记得那个形象吗?听众可能见过可能没见过,可能记得可能不记得,但演讲者没有等听众回答,接着就按没有见过的情况讲下去, 那么,为什么先要问呢?对见过的人来说,是唤起回忆;对没有见过的人来说,是引起注意和想象,这样讲下去,整个的演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幽默诙谐的口语技巧

幽默诙谐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汤玛斯·米来尔说:“真正的幽默不是来自情绪,更多来自于智慧。”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演讲中幽默语言的技巧,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语言技巧。

例如:1947 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在沙家店遭到狠狠的打击。我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毛泽东在演讲时扳着手指数道:“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 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哄堂大笑)“他们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叫李日基)对了,叫李三吉,这次没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哄堂大笑)

(《演讲与口才》1992 年第 2 期) 这段后表现了对国民党的蔑视,也说出了我党我军消灭敌人的决心与信心。自己的人听了兴高采烈,敌人听了则丧魂落魄。又如: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 1990 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即兴演讲,就是非常诙谐幽默的: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一样, 虽然我们都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是,我是长得难看而出名的(掌声)。两年多来,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趟

——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所到之处呢,观众给予我们很多的支持,尤其男观众们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们认为本人的长相很中国(笑声、掌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全都写在我的脸上(笑声、掌声)。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笑声、掌声),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笑声)。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6 期)凌峰的即兴演说,因为无重要的话要说,又是在春节联欢的场合,所以幽默风趣最为适宜,也最受欢迎。

演讲中出现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语言,能调节情绪,能活跃气氛,比那些华丽词语的套话更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更能使演讲受到欢迎,获得成功。幽默语言的运用技巧不是牵强附会地制造噱头,也不是低级庸俗地造成笑料。

首先,它是知识丰富的显示。这些诙谐的语言资料,要从古今中外的传说、俗语、成语典故、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要联系得当,运用自然。例如, 鲁迅在讲到曹操借故杀掉孔融时说:“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象。⋯⋯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其次,它是良好的教养与智慧道德的表现。不是粗俗话的堆砌和平庸少才的耍嘴皮子。比如,苏加诺 1956 年 10 月在广州青年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我在印度尼西亚常常跟年轻人开玩笑地说:“要找对象,就该找一个有年轻理想和年轻精神的姑娘。”另一方面,我又对年轻的姑娘们说:“要有小伙子向你求婚,你可以这样答复他:‘亲爱的,我先问问你,你有没有年轻的理想和精神,如果没有,即使你把天上的太阳摘下来给我,我也不愿意嫁给你!’(全场活跃)”

再次,幽默的话语形式,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迪和陶冶。如上面引的鲁迅说我们如果去问曹操,也将被杀,就道出了封建统治者,一旦大权在握,就翻脸不讲理、不认人的历史规律,有很深刻的思想含义。因此,一个演讲者必须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运用幽默语言的能力。

最后,幽默诙谐的语言运用,还要注意几点:一要注意场合,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气氛中才宜用,如遇上沉重、庄严、悲哀的场合,演讲者则不能随便用幽默;二要考虑在场的听众,不要因幽默取笑,无意伤害了有生理缺陷的同志和朋友,也不要犯了某人的忌讳;三是要适可而止,它只是偶尔的调剂,不能当作主要的内容和技巧。

(四)抒发感情的语言技巧

演讲不同于宣读论文,它有很强的感情成分,还能表现出临场效应。抒情,特别是浓郁的激烈的抒情是演讲口语的常见技巧之一。郭沫若《屈原》中的著名的“雷电颂”,实际就是屈原的出色演讲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许多演讲都是感情充沛的,这是他们的演讲赢得听众的重要原因。演讲抒情的语言技巧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寓理抒情

也就是寓理于情,借情说理。这里主要的目的是说理,不过理因情胜,

能更加有力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如高尔基 1917 年 4 月所作的《科学万岁》演说:

请允许我沉溺于幻想——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深信,没有什么幻想是人类的意志和才智不能改造为现实的。

我幻想着建设一座“科学城”⋯⋯在这里,科学家天天用自己的睿智、无畏的眼光探索着我们星球周围的奥秘;在这里,科学家像石匠和宝石匠般锻炼、雕刻着世界的全部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变成行之有效的学说,变成进一步探求真理的武器。

在这座科学城里,科学家将沐浴在自由和独立的阳光中,沐浴在激发创造力的阳光之中,而他们的工作则将在这个国家造成热爱和知识的空气,将在人民中间唤起对知识的力量和美的热烈感情。

高尔基的演讲充满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的图画,目的是说明科学的巨大作用, 但语言却非常富于感情。

  1. 叙事抒情

演讲从体式说,不是记叙体,但它有时也穿插一件小事,也讲述一个故事,也带叙一个细节。从作用看,这些“小事”、“故事”、“细节”大多是用来作例证;从讲述的语言看,又大多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例如黑龙江青年邪文远作的《拳拳父母心》的演讲,中间就有这么一段:

一天,姐姐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上说,妈妈因劳累过度而患了肩周炎,一只胳膊疼得不能动,可还得咬牙挺着喂猪,做饭、干农活,整天吃王米面、豆面、大咸菜⋯⋯并且让姐姐不要告诉我,免得我分心影响学习⋯⋯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把信打湿了。我的母亲是没有文化的,可是,她有一颗慈爱和善的伟大的心,这是一切文化的根。她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写着世界上所有伟大女性共有的爱的巨著,她爱的仅仅是我这个不肖儿子吗? 不,她爱的是我的及属于我的新的生活和前景!尽管现实生活仍然是这么艰苦与困难,可是,她以顽强的力量在拼搏,在争取, 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12 期) 这段演讲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易、亲切,因为字里行间倾注着感情,所以听来非常有感染力。

  1. 直接抒情

即不借助议论和叙事,在感情来到时,直接用明快的语言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例如河北党建军的《担起重担》的演讲,结尾是这样的:

是的,生活很沉重,然而,像夸父追日,在艰难的追求中, 我们也许因渴而死,可我们丢下的手杖却能化作一片美丽的桃林!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能走出浅薄!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能挑起重担!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祖国母亲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演讲与口才》1990 年 12 期)

直接抒情的语言技巧,在演讲中是用得很多的,不少著名演讲家的结束语, 往往就是采用直接抒情的。

演讲语言中采用抒情技巧,一要注意自然,不可矫情,故作多情;二要节制,过多过滥地运用抒情,将适得其反。

(五)临场适应的语言技巧

在演讲的类别中,有一种叫做“即兴演讲”,即事前没有准备的临时性演讲。这是很难的一种演讲。也还有另外的特殊情况,即整个来说,演讲是预先准备和安排的,但临演讲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也要求有较高的临场应变能力。总之,演讲语言技巧的高低,在临场适应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著名的演讲家都掌握了这方面的语言技巧。例如:

一九四五年“五·四”那天,在云南大学的操场上举行纪念大会。大会刚刚开始,就下起小雨来。许多人争着找地方避雨, 会场骚动起来。会议的主持者请闻一多先生出来讲话,稳定局面。闻一多站起来,向正在朝四面移动的人群说: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雨点打在他的脸上,他毫不在意。人们听到闻一多的声音,不约而同的站住了——两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像我们现在一样,忽然下起雨来。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就是现在的参谋吧,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洗兵”,是老天爷帮我们的忙,把兵器上的灰尘都洗得干干净净的,打仗就更有力量——接着,闻一多有力地挥动着手,提高嗓音——我们今天也正碰上了这样的机会,这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回来, 走近来,勇敢的人站过来。

(万里:《汉语口语表达学教程》) 闻一多先生临时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听众一下子就稳定下来了,纪念大会便顺利进行。

(六)积极修辞的技巧

演讲的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简明、严密,而且还要求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这就必须运用积极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必须符合演讲的特点,贴切恰当,通俗易懂。著名的演讲家的语言,在修辞方面都表现了高超的技巧。如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的结尾一段: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脸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郭沫若的这段演讲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引用,对偶,排比,反复, 最后还用了拟人,将抽象的科学表现得那么鲜明、形象,非常有力。

演讲口语中常用的修辞格是:设问、反问、双关、排比、反复、拟人、仿拟、婉曲、对偶、比喻、对比等。演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恰当地使用,争取使演讲语言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