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手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也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是传情达意的有力手段之一。手势语言十分丰富,能表示各种意义。它常常被用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起辅助或者强化作用。请看克洛德·迪隆的《戴高乐在爱丽舍宫》中,是这样描述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手势语的:
当他进行公开演说时,他的习惯动作是两臂向上在空中画 V 字形。在记者招待会上,他的动作比较节制,其目的只是为了强调他的讲话,说得形象些,是要把它捏成形。“揉面”一词经常出现在他的词汇里。他正是模仿揉面的动作,小胳膊不断地在空中画着弧形,两只手微微弯曲成杯形,好像他真的在揉合文字和宇宙这两块面团似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戴高乐的手势语幅度大,使用很频繁,很成功。这个例子表明,手势语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视觉形象,极大地强化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正如古罗马的政治家西塞罗指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划脚
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够理解。”
我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手势语言的运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如:在街上“打的”时,用招手表示呼唤;当应答是否需要某件东西时,用摇手表示不需要或者谢绝;大会征求意见时,举手表示赞同或支持;当不能满足对方要求时,用搓手表示为难;还用叉手表示自信心和优越感;用摊手表示坦诚或无可奈何;用拱手表示行礼或者道谢;用背手表示自由自得或正在思考等等。
下面,我们对手指语、握手语、鼓掌语、挥手语的运用作简单的介绍。
(一)手指语的运用
手指语是通过手指的各种动作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这种体态语言从古至今在交际活动中经常运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
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耳!”(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21 回)
-
车夫们听见了,一齐拉着车围拢来,问他到什么地方。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几分威严,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仅仅从以上的例子来看,手指语的表意也是很丰富的。“指天日”是强化表达“誓死”不变的心愿;曹操的手指语,是用来明确指称对象;潘先生伸出两个指头也是为了辅助数数。
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手指语还有替代功能。例如:
一批台湾油漆工到士林美国学校工作,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美国女孩向大伙儿走来,语言不通,但是表情丰富,又用手做出数钞票的样子,然后伸出两只手一比,一名油漆工掏出了三十块钱给她,那洋妞心满意足地跑开了。
(《台北的“伸手帮”》,
见新加坡《联合早报》1986 年 11 月 15 日) 美国女孩子的手指比划,则完全是发挥了手指语的替代功能。
手指语还有一种社会、民族约定俗成的传递信息的功能,这为交际带来了方便。在我国,一般表示特别的称赞,常常是翘起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这是因为人们在数数字时,先按下拇指,于是,拇指就被认为是“第一”, 这与“最好”一词的意义有着紧密的语义联系,所以,用这一手指动作表示。同样,翘起小手指就是蔑视,是贬义的表示。
手指语言运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
看语境。如在庄重和谐的场合,直伸食指指向对方,就显得对对方不尊重;在怒火满腔的情况下,直指对方就非常有力,加强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长辈、上级面前说话,一般不宜用手指语,更不应把手指捏得呱呱响;在一般社交场合,也不应该用拇指和中指、食指打出响声,但在招呼自己非常亲密的朋友时是可以的。
-
不要滥用手指语。在与别人交谈时,做出不友好的手势动作,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后果。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前总统门罗在白宫举行宴会,招待常驻美国和来美国访问的外交官。法国外长德·塞胡赫尔伯爵坐在英国外交大臣查尔
斯·沃恩爵士的对面。查尔斯·沃恩发现,自己每讲一句话,法国外长总要咬一下大拇指。沃恩越来越感到气愤。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便问德·塞胡赫尔:
“你是在对我咬指头吗?先生?” “是的。”德·塞胡赫尔回答遁。
说时迟那时快,两人拔剑各自冲向对方。
就在两位外长快要交手之际,门罗总统的剑已经架在中间。一场恶斗就这样被制止了。
(《外交趣闻录》,徐行舟编著) 这一严重事件虽然有深层次的原因,但起因则是“手指语”,而且后果显然也不是交际者所愿意看到的。
3.手指使用的频率、摆动的幅度等都要讲究,如果频率过多、幅度过大, 轻则给人以缺乏修养的印象,重则会给人以张牙舞爪的感觉。
(二)握手语的运用
握手语是通过交际双方以手相握来传递信息的体态语。
握手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能表达许多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是现代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节和手段。
关于握手这一礼节的由来,美国的林约特·苏宁在《人际关系的奥秘—
—最初四分钟接触》一书中这样说:
为何会有握手这种外交礼节呢?它的起源很可能是两个男人初见面时,互摊双手握拉一番,表示自己并没有携带武器。但是,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初次认识时的动作。莫里斯曾经说明握手的演变过程:“在古罗马,握手曾被视为一种推崇对方荣誉的动作⋯⋯这种动作过了几百年后才广为流传,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受到中产阶级普遍推广的结果。”当时的商人以握手来表示“就这么说定!”或“达成协议!”这是由尊重对方、信任对方,加上外交含义所组成的一种非对白语言(不说话),所以,在今日一般社交场合中,握手是我们常看到的动作。
(转引自美国:林纳特·苏宁等《人际关系的奥秘》) 握手的作用很多,如表示友情;表示祝愿;表示诚意;表示谅解;表示
合作;表示期待鼓励;表示欢迎;表示告别;表示信心;表示感谢;表示挑战;表示达成协议;表示握手言欢;表示结束不愉快;表示试探对方,等等。
握手语的运用技巧: 1.握手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需要遵守一些规定。李斌的《国际礼仪与
交际礼节》一书中这么说:
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互相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时,以示尊敬。男子和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出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侍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前应
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这些规定是需要遵守的。这里有配合其他体态语的问题,有具体握法(部位) 的问题,有先后顺序的问题,有时间长短的问题,有掌握力度的问题。当然, 具体运用时还有很大的灵活性。
- 握手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握手是交际双方直接的身体接触,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带有很大的试探性,也有很强的可感性。所以远远不是简单的礼节表示,也不是单种信息的传递。因此,要敏锐地注意对方的反应。在社交时,你伸出手,然后握住他人的手,如果你能立即感受他人的反应,这无论是理解对方的态度和决定自己的言行,都是非常必要的。
人在一生中,握手的次数是很多的。我们建议当你在握手时,不妨配合眼睛的接触,你一方面可以借着眼中所流露出的是否真诚来加强或减弱握手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对方对你握手的反应如何。多练习几次,你会了解自己的手,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也会了解别人,给了自己什么样感觉。
- 注意握手的多义性。当你遭受挫折或者蒙受委曲时,旁人不理解你, 都疏远、冷淡甚至嘲笑、奚落你的时候,你以往对他看法不好的朋友,向你表示珍贵的理解和鼓励,这时,你可以不说什么话,只是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这时,你传出的信息是丰富的;有道歉、有感激、有惊喜,也有表示“请看我的行动”的含意。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鼓掌语的运用
鼓掌语是交际者通过双手相拍发出声响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它在交际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鼓掌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它的表意相对说来显得单纯些,不如握手那么复杂。一般传递两种信
息:一种是正面的,表示欢迎、感谢、支持、称赞等;一种是反面的,表示不满,喝倒彩、鼓倒掌(但这样用时不大文明)。
-
鼓掌一般是用来代替口头语言,传达信息,替代功能显得突出。一般在鼓掌时就不说话,鼓掌本身就是“表态”。
-
鼓掌语言在更多的时候是用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示群体的一种意向和态度。这种时候不需要每人都说一番话,限于人多,也没有条件让每人都说一番话。
下面略举几例加以分析:
1990 年 11 月 2 日,“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李瑞环等同志会见全体代表。在代表们的一片掌声中, 江泽民、李瑞环等领导同志也高举着双手鼓掌。
代表们的鼓掌是表达感激和致敬;江泽民、李瑞环的鼓掌是表示问好和回礼。在原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莫斯科市委书记别利亚
尼诺夫在发言时只讲有关改革的一般原则,对莫斯科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没有讲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代表们用掌声反对这种个人生厌的“废话”,但别利亚尼诺夫仍不醒悟, 台下掌声变碍更加激烈,直到把他哄下台去。
这里的鼓掌是表示抵制、厌恶和驱逐。是鼓倒掌。
鼓掌的体态语相同,但所传递的信息则各有不同。运用鼓掌语,要注意这么儿点:
-
分别情况,运用不同程度的鼓掌。一般来说,有三种程度的鼓掌:第一种是应酬式的,动作不大,声音较轻,时间不长,仅仅表示一种礼貌;第二种是激动式的,这种发自内心的鼓掌,动作较大,声音较响,时间较长, 常用“热烈”来形容;第三种是狂热式的,心情难以抑制时使劲鼓掌,动作大,声音响,时间长,常以“暴风雨般的”、“雷鸣般的”来形容。要区别情况加以使用。
-
把握时机,在该鼓掌的时候鼓掌。在别人讲话未告一段或意思没有说完时,在文艺节目的表演过程中,在表演处于惊险状态时,不要鼓掌,等表演完后再鼓掌,以免妨碍讲话、表演的进行。
-
根据场合和对象,决定鼓掌还是不鼓掌。鼓掌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道德风尚。在看表演或比赛时,对双方都要尊重,要报以同样的掌声,给观众与客方留下良好印象。在非常亲密的同志之间,就不必鼓掌。
(四)挥手语的运用
举起或挥动手臂来传情达意,称为挥手语。我们在电影、电视中常会看到:战场上要冲锋时,指挥员往往右手一挥,高喊“冲啊!”时,总是将手臂向上方高高举起,向前挥动。这不仅给战士指明了冲锋的方向,还给人以锐不可挡,所向无敌的坚定气势,强化了有声语言的效果。
挥手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正确的决断、坚定的信心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据有关历史资料记
载,二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在远征途中,全军因断水面临崩溃的危险境地。在这危难关头,亚历山大在战马上作鼓动演说:“勇敢的将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他边说边把右臂高高地向上方举起,张开五指,然后迅猛而有力地挥下,给人无可置疑之感。接着,他又说:“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边说边又把手臂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
-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告别者的安慰和鼓励
这种用法古代就有,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举手长牢牢,两情同依依”,形象地表达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离别时的惆怅和恋念。
- 激发听众的情绪,使听众产生巨大的鼓舞
如影片《为了和平》中的进步教授江浩(已故著名演员赵丹饰),在一次精彩演讲结束前自豪地说:举起你的双手吧,迎接东方地干线上的太阳! 配合这有声语言,他昂首挺胸,将双手向前高高举起,似乎在托起一轮初升的太阳,给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挥手语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但它使用的频率不宜大高。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的允许和表情达意的需要,不可到处乱用,不可生搬硬套。那样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