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表

仪表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的外部表现,它包括身材、长相、容貌、服饰等方面。在语言交际中,仪表大都是被对方直接感受的,它不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只要一见面,就会影响对方,产生心理效应。特别是初次相见,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这就是说,给人的初始印象就是仪表,因此,要特别注意仪表美。无论你是在外交场合,在公关场合,在求职的口试场合,在谈恋爱的初次约会场合,都应该非常重视仪表美。仪表美的重要性,在与陌生人的交际中比在熟人的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需要说明:仪表实际由两方面的因素组成。一是先天的,或者自然形成无法改变的,如长相,身材;二是后天的,通过修饰、打扮等可以加以改变和优化的,如通过美化容貌和讲究服饰等,我们着重要讲的是后者。

(一)容貌

容貌是指人的外貌和健康状况。男人长相英俊、体魄健壮;女人长相漂亮、妩媚,都是仪表美的重要条件。有些领袖人物、外交活动家、电影演员, 因外貌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的就大有人在。六十年代我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志,在一个外交场合,西方的一位夫人就走过来对他说:“我远看你漂亮,近看你更漂亮。”可见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对交际一方的外貌是非常看重的。

健康状况也是容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现代青年人,将身体健康看得非常重要。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大学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问他们是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薛宝钗,他们大多数人回答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妹妹。原因就是林妹妹体弱多病。很多健美运动员为什么会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偶像,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健美。

1960 年,肯尼迪和尼克松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电视辩论。当时,尼克松是带病参加的,肯尼迪身体十分健康,又认真打扮了一番。结果,观众在电视屏幕上见到的,尼克松两眼深陷,面色苍白,热汗直流;肯尼迪目光炯炯, 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由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竟选,所以选民们更多的是注意他们的仪表,各自仪表的好坏决定了选票的投向,尼克松因此败

北,肯尼迪幸运当选。到 1968 年,尼克松再次竞选时,就接受了 1960 年的教训,精力充沛,又精心修饰、打扮一番。结果竞选取得了胜利(当然,还有其他种种重要原因)。

在交际中,应该重视容貌的修饰。如五官有缺陷的,应该加以整容,改变或者恢复好的容貌;参加活动前,应该打扮一番,如将头发梳理好,脸要洗干净,女性还要进行恰到好处的美容,不能“不修边幅”。出席交际活动前还要休息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等等。

(二)服饰

服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装,一是饰物(服饰:头巾、帽子、发卡、项链、耳环、胸花、提包、手套、鞋袜等等,手饰:戒子、手镯等等)。人们摆脱野蛮、愚昧状态以后,衣服从蔽体御寒进展到了审美的层次,这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汉代的《陌上桑》描写罗敷的外貌,就详细地写了服装和饰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样的服饰再加上先天的漂亮,所以便得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的青睐,使他们看得发痴,忘乎所以。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西方美学家科林伍德说:“服装传递也是一种语言。” 可见服饰对仪表的影响和交际的作用是很大的。

服饰在“只重衣冠不重人”的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显得重要。曹靖华同志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题目是《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讲到他年轻时(30 年代)在上海以文糊口,生活贫困。有时为了吃饱肚子, 很多东西都可以拿去当钱,但是一身西服和一件长衫是不能不保留的。有时里面连衬衫都没有,也得穿一件空“礼服”,否则坐车都要被蔑视、被欺侮。当今,我们的社会,也常常发生这类事。赵宗预在他的《中国人的交际术》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君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有一天,他身着一件布长衫,去拜访某大银行的经理,想乘电梯上去,被开电梯人阻止,说是送信人不许乘电梯,这是银行的规矩。某君虽然再三声明不是送信人,开电梯人始终不肯相信,只得从盘梯步行上去。某君是吃了服装朴素的亏。真象古人说的:“服之不衷(不合身份),身之灾也。”

在社交场合中,服装怎样才符合美的要求,又有助于交际呢? 1.应该适合社交环境

在外交礼仪场合,服饰更有严格的要求,应该遵照有关规定。礼斌同志写的《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这本书中,具体指出了“几种特殊场合的服装”:

最隆重的场合应穿着严肃、大方的礼服。如国家庆典仪式、国宴、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国王登基、国家元首任职、国家领导人新年团拜、大使递交国书、授勋等等。这些场合,我男同志一般着深色中山装(现在多数着西服,下同——引者注),女同志着西装或长裙(最好是单色连衣长裙)。

在国外名剧院看剧,听音乐会,一般穿礼服。我男同志可穿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西装或长裙。

参加葬礼和吊唁活动,我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佩戴装饰品。

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去作客,参加联欢会等,则尽可能穿得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着上下

装不同颜色的便装。

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旅行,可穿便装。但如果在登机、上车以前,或者在下机、下车以后,有送迎仪式,则应考虑更换服装。送迎仪式应着礼服。

  1. 应符合民族习惯

对于服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传统习惯。这个民族认为是美的,那个民族则认为是丑的。印度妇女喜欢穿束胸明肚的上衣,在中国则行不通;有些民族男子穿统裙,在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则认为不合适。中国许多妇女穿旗袍,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服装,尤其能突出妇女身材的曲线美,实际已成为中国妇女在礼仪场合的礼服。许多来过我国的日本外交夫人也穿旗袍,就是觉得它美。有时,在非正式场合,穿当地民族服装, 还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际方式,使那个民族的人感到非常亲切,一下子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大家还记得周总理包着白头巾,穿着白布褂子,赤着脚, 绾着裤腿参加云南兄弟民族“泼水节”的照片和电影吧,周总理的服饰多么亲切,体现了领袖和群众、汉族和兄弟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

又如:1985 年 10 月,在贵州召开第 10 届全国汉语学会研讨会,地点在贵阳。有一天,与会同志去贵阳郊区参加苗族的联欢会,一个美国学者,她是专门研究苗语的,一下车,就换上了苗族服装,当地小朋友们都跑过来围着她,热情地和她交谈,这就很快打开了交际大门,为她来该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1. 应该把握时代特点

现代人们的穿戴,被看成是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反映,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外化;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反映。假如今天有一个公关先生还戴一顶小毡帽,穿着一件对襟短褂,或者是穿一件长衫,那他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呢?作为交际者,穿戴要入时,不可过于落后于时代,也不可过于超前和赶时髦。总之,在社交场合,服饰既要符合时代特点,又要得体、适度。

  1. 应该做到协调

协调是高标准的要求,已进到了服饰艺术、服饰审美的层次,怎样做到协调呢?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与交际场合的协调。如在会议场合、宴会场合、舞会场合等等,都应该有相应的穿戴;但同样是舞会场台,穿戴也要注意相应的变化。比如。外事场合的舞会,穿戴虽然可以是便服,但要典雅、气派些;单位的周末舞会,穿戴可以漂亮、入时些,家庭舞会,穿戴则可以随便、朴素些。

  2. 与气氛的谐调。参加追悼会要穿黑色的衣服、深色衣服;参加结婚典礼要穿热烈、浓艳的衣服。如:在一位老同志的遗体告别会上,他的儿媳妇不仅身着浅色的服装,还抹了口红,戴着项链。这与气氛极不谐调,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可见服饰与气氛不协调,会损害交际者自身的形象。

  3. 应与自身的身份、地位相适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同做工的农民一样没有钱,只能站着喝酒。但他却穿一件长衫,这一件衣服就把他与短工帮区别开来了,表明是落魄的读书人的身份。

最为突出带有夸张意味的,是滑稽演员的服装和喜剧演员卓别林的服装。前者是一顶花尖帽,一件不合体的长条大袍子,一条肥大的裤子;后者一顶礼帽,一身“卓别林服”,一双黑皮鞋,一根手杖。观众一看,就逗人笑,引人乐。这是服装与身份谐调的最好说明。

这方面在军队中显得就更为明显。根据制服服饰就知道谁是元帅、将军, 谁是校、尉、士兵。这里的服饰就成了地位的标记。

服饰能够显示人们的地位,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之。皇帝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骑什么马,坐什么轿;其他各级官吏各有什么服装,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任何人都不得越轨。如果大臣私下制做和偷穿皇帝的衣服,是有杀头之罪的,是要祸灭九族的。西方也是这样,服装在很大程度上被当成一种等级的象征。十四世纪的英格兰,哪个阶层的人穿什么款式的衣服,都有明文规定。如桌一位地位低下的人,穿上了社会地位高于他的人的服装,那么,他不仅要被没收掉衣服,并且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当今社会,尽管人门的等级界限、身份观念已经大大的弱化,但某些领域或行业也还是存在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

  1. 服装与饰物的谐调。这主要是指服装与饰物的搭配要统一和谐。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穿着厚实、肥大的外衣。这时如果佩戴上一顶春秋季节的薄帽子,或穿上一双皮凉鞋,就显得很不相称,令人感到可笑。同样的道理, 一位女士穿着一身单薄的、轻柔的裙衫,却戴着一枚很大很沉的胸花,也会破坏服装原有的美感,显得很不谐调。总之,不平衡,不和谐,也就不美。此外,还要注意服装与饰物色彩的协调,搭配不当,就觉得很刺眼。

  2. 服饰与人体的谐调。选择服装饰物时,要考虑自己的体形。同样的服装饰品,穿戴在这个人身上是美的,穿戴在另一个人身上则不一定美。因此,服饰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服装师的高明就高明在这些地方,能根据不同的体型做出合体的服装来。所以讲究穿戴的人一般不愿买现成的服装,而要请人定做。

服装、饰物和容貌,构成了人的仪表,而仪表又是交际的“第一印象”, 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所以我们重视和讲究服饰,就是重视和讲究仪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