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态语的功能
(一)辅助传递信息的功能
体态语言依附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辅助性功能。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体态语的辅助功能无处不在。比如教师面对教室里几十位同学说:“你去教研室给我把挂图拿来!”说这话时他用手指着第一排第三行的男同学。如果不指,全班学员就不知道叫谁了。这就是体态语言的辅助功能。体态语言的这种辅助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引、印证、补充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分别举例介绍:
- 体态语言可以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
根据巴甫洛大学说的原理,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如果经常转移, 主体就不容易疲倦,而静止的形象则容易经常产生抑制,难以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形式多样的体态语言可以使听话人不断兴奋,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听话人的注意力集中了,对说话人形成了一种定向反射,就能清晰、全面、深刻地感受到说话内容。
有一次,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队。随访的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在周总理来到代表团座席时,想了个花招,以弯膝半蹲的姿势,有意引起总理注意。罗德里克 40 年前访问过延安,见过周总理。总理马上认出了罗德里克。他走过去, 首先同罗德里克握手,说:“这不是罗德里克先生吗?我们好久没见面了。”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罗德里克的姿势(体态语言)与众不同,特别引人注意,所以他达到了与周总理交际的目的。是这个动作才引出了下面与周总理交际的口头语。
触詟说赵太后的时候,也是无病装病,“入而徐趋”,引起赵太后的注意,然后说:“老臣病足”,慢慢转到正题。这个“入而徐趋”的体态语言, 无疑也是起吸引对方的作用。
- 体态语言还可以印证有声语言,增加有声语言的可信度
如小孩子表示彼此相互友好,或者保守机密,或者永不翻悔,就采用拉勾的办法。拉勾的手势就是用来证明各自的决心。又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我们现在吃的东西很多。”讲到这里,他故意停了一下,看了听众好一会,然后,他盯着自己的大肚皮说:“这是最有力的实证。”(《演讲与口才》1989 年第10 期)
在这里,邱吉尔首先妙用了语气停顿,接着巧妙地运用“盯着自己的大肚皮”这一体态语言进行论证,有力地印证了生活水平高是可信的。
- 说话人为了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往往运用体言态语的予以补充
例如:一个广东人托北京的朋友给他买北京出的两套挂历,连邮费一共44 元。他把挂历的名称和份数、款数说完之后,又想起自己是讲的广东话, “44”读“细息细”。怕对方误会,就伸出一手的四个指头、又伸出两手十个指头,再伸出一手四个指头。本来已经通过语言传递了信息,为什么还要用体态语言呢?这就是补充“说明”,以免引起误会。可见体态语有补充表意的作用。
(二)单独传递信息的功能
体态语言不仅对语言交际有辅助功能,它还可以暂时离开有声语言,单
独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体态语的这种临时独立充当交际手段的功能,叫替代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传情和达意两个方面: 1.传情
人的体态往往是内心情感的外现。体态语言替代有声语言,更多的是用于表达感情。用体态语言替代有声语言传情,尤其是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比有声语言更细腻、更丰富、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里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具有高度‘视觉文化’的人并不像又聋又哑的人那样用这些东西(‘体态语言’,引者)来代替对话⋯⋯ 他打手势并不是为了表达那些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概念,而是为了表达那种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说清的内心体验和莫名的感情。这种感情潜藏在心灵最深处,决非仅能反映思想的言语所能传达的:这正如我们无法用理性的概念来表达音乐感受一样。”
这在影片《三笑》中得到了具体反映。该影片写唐伯虎与秋香的相识、相恋,很长时间两人未说过一句话。自从在庙中相遇,秋香对唐伯虎嫣然一笑,就传达了一种美好的感情,使得这位江南才子丧魂落魄,就不顾一切死劲地追求,乃至当家僮也愿意。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得到了秋香的爱情,两人结成百年之好。这表明秋香的笑是非常具有魅力的,比什么语言都更能传达好感和爱慕之意,而且这感情很难用语言来表述。这里的体态语言起到了极好的替代作用。
所以古人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目光摄神”等说法。
又如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人发现安娜后,朝她走过去,眼睛直勾勾地瞧着她,脸上出现甜蜜的笑容,同时像在咀嚼甚么东西似地舔着自己的嘴唇⋯⋯”这里综合运用了步姿语、目光语、微笑语,将一个仪表堂堂但心地肮脏的“大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可谓入木三分。
2.达意
体态语有时也可以离开有声语言传递一种思想,表达一定的信息。人际交往中的握手、点头、微笑、躬身等都可以有这种替代作用。例如:
小朋友园园站在方方家门口,想让方方出来和她玩,方方指指正在埋头聚精会神读小说的妈妈,再指书桌上摊开的作业本, 然后向园园摆摆手。意思是:妈妈要我做作业,不能同你一块去玩,很抱歉。
这里没有使用有声语言,完全是靠体态语来完成交际任务的。又如: 一次,一位记者采访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当问到她体
重增加的具体数量时,阿基诺夫人只用“淡淡一笑”予以回答。
这里的“淡淡一笑”,不是传递感情,而是表达一种意思,即对这个问题拒绝回答。
(三)强化有声语言的功能
上海某工厂举行一次“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会”。演讲员方婷婷一出场就说:“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报完题目,她突然走下讲台,径直朝会场外走去。台下听众面面相觑,疑惑不解,大声议论,继而喧声四起,乃至怒不可遏⋯⋯难堪的五分钟过去了,方婷婷才慢腾腾地回到讲台上,面对激怒了的听众,充满激情地说:“如果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不能
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工作岗位,难道不应该谴责吗?我的讲演完了。”听众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演讲与口才》)1985 年第一期)方婷婷的演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有声语言和体态语。有声语言是开头交代演讲题目,后面的对自己行为与演讲主题关系的联系和论述;体态语则是“走下台去,径直朝会场外走去”。这是一次非常特殊、非常巧妙、非常新颖的演讲,也是将体态语发挥到了最高限度,用得最为大胆的一次演讲。她的体态语是强有力的论据,是比有声语言更有效的手段,是对演讲主题的最好的强调,甚至强调到了使听众惊讶, 使听众大惑不解,使听众产生了“激怒”。但这强调的效果胜过了许许多多话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