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于提高人们语言交际的技能

在社会的语言交际中,情况是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如在大庭广众之中,在密室里)、谈话对象(如对上级或下级,生人、熟人或亲人)、谈话意图(只求暗示或需要明说,只需要对方同意或听对方指教)、交谈方式(集体辩论、讨论、座谈,或者两人谈心,书面留言),都是很不相同的。在不同的场合怎样说话才得体,才不失身份,才能打动或说服对方,目的才能达到,这里也大有学问。如果研究起来,也是有规律性的。我们在没有学习语言交际学时,也在从事着语言交际,但是,这种交际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时语言交谈效果很好,却不明白为什么好,以后遇到了同类情况该如何做; 说话砸了锅,捅了漏子,出了毛病,还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掉毛病,如何进行补救。这些,都需要运用语言交际学的理论来指导。比如:

有一位卫国人迎娶新媳妇。新媳妇一生上车,就问:“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

驾车人回答:“借的。”

新媳妇便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

车到了丈夫家门口,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自己的奶妈说:“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不然要失火的。”走进屋里, 看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儿要妨碍别人走路的。”丈夫家里的人都觉得这位新娘子可笑。

这位新媳妇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其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她不懂得:说话的内容应该适合时间、场合、身份。她是在新婚时,是处在陌生的众人面前,又是新媳妇的身份,所以谈话失败了。

</PGN0009.TXT/PGN>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不就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效果吗?这是语言交际效果不好的一个例子。又如:

六十年代,我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志访问亚洲某个国家。在当地的公众集会上,一位佛教界的长老,代表万名僧众向陈毅外长敬献佛像。这事立刻使万众瞩目。只见陈毅同志虔诚而且十分高兴地双手捧着佛像,并且大声地说:“靠老佛爷保祐,我不怕帝国主义了。”

语音刚落,全场大笑,气氛十分活跃。因为陈毅同志的话既坚持原则, 又具有灵活性,适应了特定的对象(宗教人士)、处所(在国外)、场合(许多不同身份的人在场)。所以陈毅同志这番话的效果很好。

语言交际还有一个指导实践的作用,就是净化语言,提高人们运用文明语言的自觉性。现在少数人开口“他妈的”,闭口“操蛋”、“你丫”,语言粗俗,脏话连篇,一听就刺耳,使人厌恶而不愿与之交谈,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交际功能呢!学过语言交际学的人,学过公关语言学的人,如礼宾人

员、外交人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等,即使他们表达一种不满、反感、厌恶、甚至憎恨的感情,都不带脏字。显示出一种很好的语言修养和文明素养。例如:

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有一次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辩论,罗墓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突然之间,维辛斯基表现出极端无理之举,他说道:“你不过是一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这句话既侮辱了一个人,更侮辱了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维护国家的尊严,维辛斯基的话刚一说完,罗慕洛就站起身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自己的形容是正确的(罗身高仅 1.63 米)。他又接着说:“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这是矮子的责任。”

罗慕洛的这句话用了比喻,双关,语句委婉,不失外交官的身份,表达了对维辛斯基的蔑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没有一个词是粗俗和鄙陋的,在非常气愤的回敬中,也保持了语言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