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何处大观园

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问世以后,探求《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处所者络绎不绝。有人认为在南京,有人认为在北京,有人指定是甲园,有人指定是乙府,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而在众多说法中,资格最老、最吸引人的该算袁枚的随园说。

袁枚是中国文学吏上著名的作家,著有《随园诗话》等。他在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历任溧水、江浦和沭阳知县。乾隆十年,他任江宁知县, 乾隆十三年秋以三百金购隋园,易名随园。经他精心改造,随园之美,备受时人称许。

袁枚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而他在《随园诗话》中就已宣称:“雪芹撰

《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同也。” 当时的文人明义在他的《题红楼梦》诗序中也说:“曹子雪芹出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

随园确实可能与曹家有关。康熙年间,曹玺担任江宁织造。其子曹寅、其孙曹烦部继任此职。雍正年间,因宫廷内部的倾轧,曹家失势,曹玺被革职并被迫举家迁居北京。继任江宁织造的是隋赫德。他据有了曹家的化园, 于是,曹家花园就成了隋织造园——隋园的前身。曹雪芹是曹玺的儿子,他把自家花园搬到自己的书里并无不可。所以,现代学者胡适之深信随园之说不假,并以此作为《红楼梦》是自叙传说的证据。

而袁枚孙子袁翔甫更进一步说:“此书之作,实我祖授意,而雪芹主稿也。⋯⋯园名大观⋯⋯舍随园莫属。书中宝玉即我祖也。”

如此说来,大观园写的不是“随园故址”,而就是袁枚苦心经营的随园本身。此说并非大言不惭。因为,随园的精致优雅,确实能与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媲美。

根据记载,随园的规模相当宏大,占地 220 多亩。东到红土桥,西到乌龙潭,南到随家仓,北到青岛路。这一带原是杨吴城壕的故址,原有许多池塘、野林。随园布局因山谷高下分为东西三条平行体系,主要建筑在北山, 南山有亭阁,中间是溪流荷池。南北高、中间低,形成两山夹一水的格局。随园设有诸多有名景点,有古藤满庭的“藤花廊”,有陈方丈大镜的“小仓山房”,有筑室于千岁银杏之下的“因树屋”,有 700 余株梅花相拥的“香雪海”亭,有潜流甚爽、四时不涸的“澄碧泉”,还有“琉璃世界”、“小栖霞”、“群玉山头”、“鸳鸯亭”等等,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乾隆皇帝时常听到人们对随园的赞美,曾派人将随园绘图呈上。袁枚曾作诗说及此事: “上公误听园林好,来画庐鸿旧草堂。”据袁枚孙袁祖志称,游园的官员、书生、商贾等人,多者每年可在 10 万左右,以致园门之槛,每年必换一二次。

有的红学家不同意随园即大观园之说。但,即使随园不是大观园的原型, 曹雪芹在构思大观园时也有可能对美名远扬的随园有所借鉴。随园不是大观园,但确具大观园的灵气,宝玉不是袁枚,但袁枚确与宝玉意趣相投,如其孙袁翔甫所说:“我祖重一情字⋯⋯自乞养归隐,伏游林下,至 50 年,即宝玉鄙视利禄、不求仕进之意也。”总之,无论如何,袁枚的随园与曹雪芹的大观园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太平天国时,随园被废为耕地。日冠侵入后,将随园残存建筑改为“神

社”,祭祀其“天照大神”。如今,一座可容纳 10 万观众的露天体育场和一座万人体育馆建于随园故址。此地成了江苏地区的体育活动中心。

还有一说,谓江宁织造府的衙署是大观园的真址。康熙南巡时,几次都把曹寅的织造署作为他的行宫,织造署能作为皇帝行宫,其规模应该相当可观。曹雪芹出生在江宁织造府内,对其规模、格局非常熟悉,把它作为大观园的素材是有可能的。

江宁织造府是在明初陈理的汉五府和永乐皇帝之子朱煦的汉王府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1751 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把江宁织造府改建为乾隆南京行宫。此行宫范围很大,东到逸仙桥,西到碑亭巷,南到利济巷,北到长江路、汉府街。至今,中山东路和太平路相交处一带还称为“大行宫”。从保存至今的南京行宫图上看,宫内有绿静榭、听瀑轩、判春室、钟中亭、塔影楼、彩虹桥、钓鱼台等胜迹。太平天国曾在此建天王府, 清军攻入后,将其焚毁。1984 年,南京兴建幼儿教育中心楼,在大行宫小学东南角挖地槽时,发现假山石基、蟠龙图案瓦当、色染织料、烧有“怡”字的残瓷碗底等。在修建大行宫小学时,曾在校园西北角的亭子里发现一石碑, 上有“红楼一角”四字。可见,“江南织造府”对大观园的构思可能确有影响。

何处大观园?金陵何处大观园?作为《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还会引得不少人搔首踯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随园、江宁织造府、南京行宫这样一些胜迹佳境的熏陶和启发,雪芹先生不可能具有一支绘出大观园的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