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这本书是匆匆赶出来的。

原先,江苏省民俗学会在进行《江苏民俗志》的编撰工作时,曾收到了大量江苏各地的民俗材料,是由江苏民俗学会的会员提供的。这些材料大部分是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其内容相当丰富,数量也是巨大的。而《江苏省民俗志》的体例和容量都有限制,不可能全部纳入。于是,我们便想着搞一个副产品,——一本叫作《江南江北好风光》的书。我们设想可以将已有的材料尽可能地收入,可以写得趣味性强一些,并要多附插图⋯⋯后来,我们—

—唐茂松、魏采苹、屠思华、徐艺乙等同志便凑了个提纲,在开民俗志的工作会议时,也顺便将这本书的事议了议,觉得还是有意思的。前后过去了几个月,大家都忙了起来,而出版的事情却未落实,于是,就先成了下来。这是 1993 年的事了。

去年下半年,江苏电视台的李浙湘同志打电话来,说北京陈有同志有信来,问能否承担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江苏卷)的工作,当然时间是比较紧的。因为有了前面的《江南江北好风光》的工作基础,所以便满口答应了下来。可紧接着便发现了问题,原来的几位同志手头都有着无法推卸的工作在进行着,而这边又答应了陈有同志,可真是麻烦。幸亏我们的会员中高手众多, 拉了几位先熟悉材料;又征得原来儿位同志的许可,将原来的提纲进行了修改。就这样,紧赶慢赶,还是误了时间,让北京的编辑同志很是被动。好在现在书稿已完成了,就在这里道个不是吧!

本书撰写人员有徐艺乙(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李浙湘(江苏电视台海外中心编辑)、孙华先、(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海涛(南京博物院保管部助理馆员)章义平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委员)、黄俶成(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等。摄影为屠思华、吴强、徐艺乙、翟学明、吴建华、邬烈炎、濮安国、来俊华、马久嘉、刘赦、莫雄等。资料收集者有黄海涛、张超美、魏采苹、马久嘉、屠思华等。

在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孙华先同志付出了较多的劳动,南京博物院图书馆的同志们也为此书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在此一并感谢!

徐艺乙 1995 年 5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