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文化胜地

夫子庙位于南京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文德桥之东。

据载,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 386 年),此地建有宣尼庙。到了宋

景祐元年(公元 1034 年),始建文宣王庙(文宣王即指孔子),并在此设立

府学。到南宋初年,府学校舍毁于战火。绍兴九年(公元 1139 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同时建立了科举考场“贡院”,设有明德堂、尊敬阁等。至明朝初年,这里为国子监,后改为应天府学。清朝,这里是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清朝末年,这里成了专门祭祀孔子的地方。

贡院是中国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夫子庙东侧的江南贡院就是这样的一个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建成以后,起初只是进行县学、府学的考试。明朝以后,它的规格提高了,成了乡试、会试的场所。作为“南闱”,它和北京的“北闱”(顺天贡院)齐名,同为我国最大的贡院。到了光绪年间,该贡院已有号舍两万多间。每隔三年,这里都要聚集一批应试的考生,他们每人一个号舍,吃住不出舍,在里面完成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科目的考试, 被禁闭长达九天八夜。贡院最高的建筑是明远楼,楼上四面开窗。考试时, 监考的宫员在楼上巡察,以防考生和执勤的衙役有作弊行为。贡院围墙四角也建有瞭望楼用于巡察。考生的试卷先由外帘官初评,然后再送给内帘官批阅并评定名次。内帘、外帘分隔极严。现在保存完好的飞虹桥就是当时隔开内帘、外帘的禁区。当时的考场确实可以称得壁垒森严了。

中国古代你学校为泮宫,并习惯于在其前面建一个月牙形的泮池。夫子庙前拓秦淮而建的月牙池,就是一个泮池,这一泮池已有 900 多年的历史。伴池南岸建有砖砌大照壁,这是南京现存比较完整的三大照壁之一。庙前东西各有一碑,东边的碑是至圣夫人碑(至圣夫人就是孔子夫人,因孔子在元时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西边的碑是为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而建(颜回、曾参是孔子学生,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孟轲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庙内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敬阁、崇圣祠、青云楼、魁星阁等建筑。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后,大成殿、魁星阁、得月台、思乐亭等都被毁为废墟。侥幸留存的明德堂、梨香阁和青云楼等,也因得不到应有的维修而破败不堪。

夫子庙虽然曾经是孔庙和学宫的所在,但是并没有沉浸在严肃庄重的学府气息中,而成了熙来攘往的娱乐场所。甚至几度堕落为藏污纳垢的场所。经过不断的修整复建,今天的夫子庙地区已经成了更加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场所,成了深受中外游人喜爱的旅游胜地。

夫子庙内的明德堂已改为能容纳 800 多名观众的剧场;梨香阁也成了南京评书、扬州评话、苏州评弹等演出场所;经过整修的青云楼已成为电子游戏的活动地。青云楼的西侧新建了文化大楼,里面有阅览室,有棋艺、美术等文娱活动室。

集中在夫子庙一带的秦淮风味小吃,堪称南京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吃虽小,但色香味俱佳,深深吸引着许多南京居民,更给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市、西市出售文房四主等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工艺品,也透露出夫子庙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游人流连忘返。古色古香的画肪穿梭于文德桥、利涉桥之间的水面上,沿河两岸修建的民宅极仿古典式样,重现出昔日夫子庙的风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夫子庙金陵路旁还有一个花香鸟语的所在,那儿就是南京最早最大的花鸟市场。有四五十个大小店家在这个花鸟市场里经营。这儿出售的花卉约有300 多种,既有本地的品种,也有来自皖、浙、沪、粤、闽等地的各种品种。玩赏鸟有皖南的画眉和黄驾、内蒙的百灵、山东的芙蓉鸟和虎皮鸟以及鹦鹉、八哥、蜡嘴等品种。这儿还经营金鱼、鸽子、猫、兔、龟之类的宠物和雨花石、假山石之类的观赏元宵节前后,夫子庙成为花灯的世界。许多心灵手巧的扎灯艺人纷纷提上各式花灯到夫子庙售卖。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小孩子唱着儿歌玩灯。常见的花灯有荷花灯、免子灯、蛤蟆灯等等, 这些灯多数来自夫子庙灯市。夫子庙灯会历史悠久、名闻遐迹。南京人通常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举行灯会。正月十三是“试灯”,正月十八则是“落灯”。为了加强喜庆气氛,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从正月初八开始举行灯会, 将灯会延长为 10 天。灯会中的夫子庙夜晚,满眼火树银花,灿烂辉煌。用许多彩灯组合成的各种生动优美的造型,把夫子庙装点得如同人间仙境,充分显示出民间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