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神兽卫陵墓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南京,所以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地区不乏帝王将相的陵墓。而当时的陵墓,每每置以精美石刻若干。

随着时间的流逝,六朝的陵墓大多已经面目全非,但陵墓前的一些石刻却久经考验而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旧有的风貌。南京附近可以直观到的六朝陵墓,多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的。在这些陵墓的神道两侧,通常列有石兽、石柱和石碑。它们虽经千年风雨剥蚀及战争等人为破坏,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当年艺术风采。这些陵墓前石刻的排列,大多从神道进口开始,依次为石兽、石柱和石碑。它们以对称的方式,排列于陵墓之前。第一列为石兽。帝王墓前的石兽,通常为一只双角双翼的天禄和一只独角双翼的麒麟。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为无角双翼的辟邪。第二列为石柱,或称“石阀”、“华表”、“墓表”,高 6 米左右,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为圆盘柱盖,

镌莲花纹,顶端有一小型石刻辟邪昂首而立;中为柱身,刻有 24 道或 28 道瓦楞纹,并刻有墓主人官衔和姓氏;下为柱础,由一对螭龙组成,螭龙口内衔珠,头长双角,头尾相交,相向环伏。整个石柱,造型匀称,亭亭玉立。第三列为石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高 5 米多,重 2 万多斤, 一般为两碑,有的多至四碑。碑首浑圆,饰有交相盘绕的双龙,碑额凿有一圆孔;碑身正面刻有长篇碑文,背面有立碑者姓名,侧面雕刻着乌兽及神话人物;碑座为一引颈负重的巨龟,所以又称“龟趺”。

吴大帝陵是南京最早的六朝陵墓,它坐落在钟山之南的梅花山上,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虽留下了孙权陵,但却搬走了墓前的麒麟等石刻。

在东吴之后建都于南京的东晋王朝,是六朝中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据《建康实录》记载,东晋十一个皇帝中有十个葬于当年台城的东西两侧。元帝、明帝、成帝、哀帝的陵墓在鸡笼山的南面,康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的陵墓在钟山的南面,而穆帝的陵墓在幕府山。当年东晋南渡,无暇大事铺张,多数是“平葬,不起坟”,地面上也无石刻品可觅,以致很难确定这些陵墓的位置。

继东晋而起的是刘宋王朝。南朝宋虽历有八代帝王,但只有它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皇陵为人们所知,其陵在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的麒麟铺,称为初宁陵。墓前一对巨形石兽留存至今,一为天禄,一为麒麟,都是雄性。天禄昂首挺胸,颌下垂有长须,身上有翎羽清晰秀美的双翼。麒麟也有漂亮的双翼,与天禄对称,相向而立。

南朝齐、梁两代帝王虽定都在南京,但死后都归葬在萧氏皇族的故里南兰陵郡的曲阿县和武进县,也就是今天丹阳县胡桥、建山荆林、坤城一带的丘陵之间。南京地区现存的齐、梁两代陵墓,大多为王侯一级墓葬。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在南京仙鹤门外张库村。其墓已平,但墓前尚有石刻留存。石兽为一公狮,石狮昂首挺胸,张口吐舌,瞋目振翅,一副威严慓悍的气派, 显然是能够尽职尽责的镇墓之兽。墓前石刻还有神道石柱、石碑。梁安成康王萧秀墓、鄱阳忠列王萧恢墓、始兴忠武王萧憺墓、吴平忠侯萧景墓都在南京甘家巷一带,各墓也都有石狮镇守。

南朝陈也有帝王陵墓留存。位于南京光华门外上坊镇石马街的万安陵,

是陈武帝陈霸先的陵墓。据史书记载,陈亡后,武帝陵已被人打开并剖棺焚尸。但是,已毁的万安陵前,仍有一对忠心耿耿的石兽相对而立。石兽造型与天禄、麒麟相当,但无角,且又像狮子一样头披长毛。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在南京甘家巷狮子冲。在陵南正前方有两个石刻公兽,东边的是双角的天禄,西边的是独角的麒麟。两兽爪尖上扬,双翅上翘, 摆出一副随时出击的态势,两只生动的石兽刻得非常精美,堪称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佳作。

南京的栖霞山张家库、江宁镇万施庙、上坊乡陵里侯村等地的南朝失名陵墓也留有一些石兽和其他石刻。

从所发现的南朝陵墓石刻可见,当时的墓前石刻都显得形体硕大,形象生动。从中也可看出,在当时中外文化交流中,印度、希腊、波斯等国文化对南朝文化形成的影响。

拥有这么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南京人的骄傲。南京市市徽图案的中心形象就是一只昂首挺胸、庄重矫健的巨形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