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刻年画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古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清时期,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手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使桃花坞名闻天下。

木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扬柳青木刻年画,是我国木刻年画的南北两大中心,素有”南桃北杨”之称。

木刻画始见于我国隋唐时佛经的扉页之中,自宋及清,由于戏曲杂剧和绣像小说的勃兴,作为插图的木刻画和雕版技术更见发展。木刻年画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载体,贴近人民生活,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因此,历史悠久,为人民所喜爱,并得于广泛流传。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中国刻版印刷的发展史来考察,并结合传世的实物来看,可以说至少在明代就已经产生,并且已形成独特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它的鼎盛时期。当时,光制作年画的画铺作坊就有 50 余家,分设于苏州阊门外山塘街和阊门内的桃花坞一带,年产量达百万张以上。当时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规模和印制数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且年画内容、形式、风格、构图、雕版、套色等方面都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不仅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而行销全国各地,甚至传入东南业、日本,并给各民族的年画艺术,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桃花坞木刻年画品类繁多,选题广泛:如神像图腾、戏文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喜庆、风土人情、仕女儿童、花卉鸟兽、时事新闻、装饰图案等, 均能入画,可谓包罗万象!

桃花坞木刻年画通过提炼和夸张手法,巧妙地采用寓意、象征的手法进行创作。吏用木版套印,色彩鲜艳夺目,构图均衡丰满,主题鲜明突出,线条简洁明快,形象质朴生动,富有装饰美和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过去,年画除了在画铺和杂货店销售之外,有许多是经由摊贩销售的。而通过说唱来吸引群众,讲叙年画的内容,促进年画的销售,则是卖画人的看家本领。说唱的曲调和唱词各有祖传,唱腔不尽相同,内容亦不类似,但照例都有这样一段开场白:

我格物事难得到, 我格物事顶细巧; 九个九也勿连牵, 个个要卖老白钿。

等买画的群众围上来了,便接着唱出年画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说唱表演,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年画的销售。

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上曾几度盛衰。清咸丰十年(1860 年),山塘街的年画铺坊大多毁于战火,幸存的几家画铺,仅以刻印门神、灶君、冥钞等迷信品度日。又因后来铜版、胶版和石印年画的倾销,桃花坞年画开始衰落。建国后,桃花坞木刻年画获得了新生。1956 年,苏州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小组,对历代散佚的木刻年画资料加以系统整理并创作了一批新画稿。 1958 年,苏州老艺人叶金生刻出一套《水浒页子》,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与重视,并被外交部列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友人。目前,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己发展到 400 多种,其作品到日本、卢森堡、意大材、美国等地巡展时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可以预料,桃花坞木刻年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将在

祖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里,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