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真情唱吴歌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自古历史底蕴丰厚,文化积淀扎实。数千年来,江南吴语地区流传着十分动人的民歌、民谣,这就是“吴歌”。

吴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古往今来,吴歌以其清新的风格、娓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特色,传颂千古。吴歌是吴语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用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汉民族文化的主藏之一。

吴歌,古名吴歈,最早见诸于屈原所作的楚辞《拈魂》。但在这之前, 吴歌已经盛行江南一带。春秋时代吴国留下的民歌《梧桐秋》和《南山有鸟》, 前者为讽谕之曲,后者为爱情之歌,风格几近《诗经》。在汉乐府诗中有一首《江南可采莲》的五言吴歌,描绘了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三国时的《吴孙皓初童谣》则表达了吴人拒绝迁都的决心。六朝的吴歌,名为吴声,最闻名的是《子夜歌》,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男女间真挚的爱情。著名的《月儿弯弯照九洲》这首吴歌,形成于南宋,一直流传至今。明代的《桅子花开六瓣头》,也是流传最广的吴歌之一。到了清代,吴歌的曲调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丰富,如《十二月花名》、《五更调》、《哭七七》、《苏州景》等时调小曲,有些还被吸收或改编入苏州评弹和苏州滩簧等地方戏曲中,得到广泛传播。

早在东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南移,中国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这对江南吴地民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苏州为中心的吴语地区成了民间俗文学的中心,吴歌更是顺势而发,广为流传。吴歌的种类有:《歌头》、《对歌》、《盘歌》、《引歌》、《答歌》、《山歌》、《渔歌》、

《田歌》、《船歌》、《儿歌》、《情歌》等等。一般都是四句头、八句头山歌。后出现长短句、迭句、衬词,句式复杂多变,且善于运用谐音、双关的技巧,形成独特风格。魏晋南北朝的吴声歌曲。明代冯梦龙搜集的山歌、挂伎儿,“五四”前后刘半衣在北京大学发起编《歌谣》周刊,著名学者顾颌刚等人编《吴歌甲集》、《吴歌乙集》,都己载入中国文学史册,吴歌曾在我国诗歌史上开一代诗风。

很久以来,苏州地区的农村就有山歌班。这些自发的农民歌手,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终日不休。有的还受雇于田主家庭,到田头演唱.那娓婉清丽、含蓄缠绵的吴依软语,化作山歌飘洒到江南大地⋯⋯

近年来,不断搜集、发掘、记录整理出了大量的吴歌短歌、长篇叙事歌和长篇抒情歌,如《五姑娘》、《孟姜女》。长达 2000 多行的长篇叙事吴歌

《五姑娘》已被改编成苏剧和电视剧,搬上了舞台和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