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识的形成

  1. 道德知识的掌握,是对道德知识材料的领会、保持和应用的过程。它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道德实践的过程。最初,学生掌握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概念是同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后来,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特别是从成人那里获得了有关的道德评价经验,于是就从先前的基础上向前进了一步,开始初步掌握一些粗浅而不准确的道德概念。再往后,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抽象、概括,逐渐达到对社会道德现象及道德规范的本质特征的理解。他们开始能以比较抽象的道德规范来评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在新一些的道德情境中发生迁移,实际是对道德知识的应用。

  2.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在已有的道德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道德信念是知、情、意、行联系、结合的结果。据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地说,小学生还难以形成道德信念。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道德认识的原则性、概括性有所增强,开始从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方面要求自己,对社

会产生某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因而其道德行为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原则性和坚定性。这表明初中生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但具有易变性,道德行为还不够稳定。而高中学生的道德信念则更加坚定了。其道德信念常常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相联系的道德理想,在其道德动机中占有相当的位置,表现为对自我行为的反省性、监控性和调节性的增强,但还残留着动荡性的特点。

  1. 道德评价的发展,是与前二者相适应的。道德评价的过程,贯穿在道德认识发展的始终。学生经常进行道德评价,有助于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调节、支配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道德评价也称道德判断。

①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最初比较注重行为的效果,以直接后果如何来衡量行为的是非曲直等,尔后才随其各方面的提高而开始注重动机的分析。只有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才能够逐渐把道德动机与行动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②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他们对别人的评价比较深刻,而且严格,反之,对自己的评价则比较笼统,而且表面化。只有到高中阶段,学生才能较为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能力。

③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带有较大片面性,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好做绝对性表态,而且他们的道德评价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易变化,只有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道德评价才开始带有全面、客观、深刻、发展的性质,开始辩证地评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