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各学科思想教育之源。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思想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知识教学于不顾,牵强附会, “强行”渗透,“冲击”教学;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或敷衍了事,或“时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产生出 1+1<2 的负效应。教师的教学本领、艺术之所在就是如何依据“文路”

(教材)顺应“学路”(学生)设计“教路”(教学),匠心独运地创设出“点”(渗透点)、“时”(渗透时机)、空(渗透“氛围”)最佳结合的“时机”,产生出 1+1=2 的正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发挥美育的特殊功能,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