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能力。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死板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共同讨论, 共同质疑的方法传授知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其极大的学习热情。

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我先让会画画的学生画“月下荷塘图”,让欣赏能力强的学生口头作文描述月下荷塘的景色;当学生用美术手法勾画荷塘月色——朦朦胧胧的,当学生抓住“田田”、“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品味出“袅娜”“羞涩”的荷花之美时,教师再恰到好处地点拨课文物我同化的意境。“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表明作者的感情是“淡淡的喜悦伴随着淡淡的忧愁。”这样,学生各自发挥特长,深入钻研课文,比教师咬文嚼字分析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不失时机地进行口语训练。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节课必有 5 分钟左右的口语训练。有时在讲课前,为导入新课烘托渲染气氛;有时

讲完课文后回味课文的精彩写法。《欧也妮·葛朗台》刻画了守财奴的形象, 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讲述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讲守财奴的故事,先了解故事梗概;再找课文中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画龙点睛之笔;讲完后,让学生讨论“人生的价值”,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三次发言的机会,而想发言必须读懂、读深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再次,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今后教改的方向”。在传授语文知识过程中,我注重

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确立后,拿出一篇让学生自学。即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如读《灯》,从散文的“形散神凝”的特点入手,找出线索(以灯为线索), 从内容入手分析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最后揭示灯的象征意义。学生再遇到散文就知道如何分析。遇到议论文懂得从论点、论据、论证的特点入手分析⋯⋯。由于注意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不再只是机械地记笔记,而是主动研讨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