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方法

浙江省庆元县江根中学 周晓林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矛盾统一的过程。

从信息观点看:听和读是摄取语言信息,说和写则是输出语言。信息从思想内容上说:听和读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打好说与写的基础,而说和写又可以深化思想,促进听读水平的提高。从表达方面看: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立意、构思、谋篇。说和写是将自己观察所得、平时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听读为说写提供范例,说写的实践可帮助理解听读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把“读”作为“写”的陪衬,置“听说”于不顾。自实行教学改革之后,“听说”的教学在教学中引起了应有的重视。在许多教师的摸索下,语文“听说”教学的方法已有新的起步,一直被冷落的“听说”教学已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纵观当前义务教育新教材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把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局限于平均每学期 10 来个课时的听说训练上。正如徐勋先生所说:读写是一种技能训练,同时又是一种能力训练,听说也是如此。要在区区几个课时中得到明显的效果也是很难的,更何况是培养能力呢?虽然我们平时上课,学生也是听说为主:教师讲解、分析、提问,学生听讲、答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习以为常的听说“训练”已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丰富充实、新颖有趣的内容,则可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并且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在教学上来说,我们可先使学生对听说训练产生有意注意,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无意注意,进而达到学生时时都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听说技能的训练。比如:在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普通话标准去说,要把表情、动作、语言融为一体, 而听的时候又要听清楚说的内容。这主要是一种技能训练。这样,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基本上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就说的语言组织、表达,听的接受速度、记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以及创造性的应用来说,还与每个学生的心理特性有关。只有当自觉的智力性的听说训练引起学生言语机构内部的重新组合,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时,才能说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下面就我对学生进行听说技能与能力训练的方法谈一点体会:

一、除了上好“听说”课文、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要更多地从其他渠道进行听说技能与能力的训练。在试教过程中,我在每一堂语文课前增加了一道“两分钟讲话”的程序,也就是每节语文课之前叫一位学生按照要求, 到讲台上自由讲话,其他学生也按教师的要求写笔记。比如:我在《议论的观点和材料》这一单元的开始,就要求这段时间轮到“讲话”的同学准备一些“材料”——名人轶事、名言及其他故事,到讲台上自由讲话。在讲完之后,还要他讲出用这些材料可以去论证一些什么观点。而其他学生记录大体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稍作点评,之后再导入新课。这道程序虽然要花掉每位学生两三分钟,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把学生下课“散掉”的心收回教室,提高 45 分钟的效率,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技能、能力得到了强化训练。另外,这个程序还配合了本单元的教学,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所涉及的知识面不会很广,缺乏论证观点的材料,以上程序若能进行两三周,那么全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在听说技能和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得注意结合其他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都是同文字打交道的,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也能相应提高。反之,其他各种能力得到强化也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要以环境“教学”配合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教学,学生都是主体, 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对作为“主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大的“课堂”正是校园和社会。所以,学校首先得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的环境。教师应当作为表率,要求学生一律讲普通话,并力求说准普通话。在社会方面主要靠宣传

《宪法》、《义务教育法》法规等有关方面的规定。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机制是一定的,但方式很多,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社会积极配合,学生的听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也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