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

情感投入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文登市汪疃中学 王 霞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的根本为“教书,育人。” 亦即“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对于学生来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的重要。特别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更应注意情感的投入。

所谓的情感投入,就是以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具体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投入。

首先要关心学生,给学生以温暖。

这里所说的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是生活上、物质上的,也包括学习上的、精神上的,只有做到真心真意地感情交流,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我的学生中,有的是居住在福利院的孤儿,生活上得不能很好的照顾,我便用星期天给他们织围巾、织手套。平日注意及时为他们提供笔、纸等学习用品; 学生中住校的很多,他们年龄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照顾好自己,故而平日我常提醒他们加减衣服,关门关窗,盖好被子等。另外在抽屉里放些备用药——快克、感冒通、土霉素、红霉素、去痛片等,给学生以及时地治疗;还要时时在学生交来的日记里写些鼓励的评语,让他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的。从而让他从老师身上得到温暖与希望,并把它变为学习的动力。

其次,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期,他们的自我个性正在一天天形成。因而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对优等生从严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诸多方面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师生感情也会融洽,教学就顺利多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运用这个能力去有效地获得语文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其智能的发展,成为开拓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固然有很多途径,而抓阅读、促写作应当是最主要的途径。

怎样抓阅读教学呢?应注重以下三点:

趣味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可以说,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如果预习题设计得有趣味,就可以迅速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他们自愿地去阅读。比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时候,我给文章设计了如下练习:给文章加个副标题即“一个 的皇帝的故事”,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性。学生语文水平有高有低,自学能力也有差异,所以预习题不能“一刀切”,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程度的习题,做到“有的放矢”。因而在设计预习题时,我总是兼顾优中差三类学生。既让差生感到有知识可学, 让中等学生有问题可钻,又让优秀学生有高度可拔。

细致性。设计预习题不能只是笼统地问几个“为什么”。而要根据一篇

课文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应当掌握的东西全面、细致地提出来,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在解答习题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互发式。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要求别的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最后再由老师总结归纳。

讨论式。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讨论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应当是“乱中有纲”“乱中有序”,但决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求精神,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钻研。解答式。学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思维

力、理解力都外于最佳兴奋状态,一经指点,顿觉柳暗花明,得到一种求索的满足。解答时应要点提示,画龙点睛。

课文教学是没有止境的,因而教师应不断探索。以上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浅陋之见,请各位前辈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