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给学生说话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会说”

“语言是思物的物质外壳。”教师教会学生想,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另外,帮助学生积累说话的材料,也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训练形式:

  1. 朗读朗诵式

这一形式多用在说话训练的初期,由于学生还没有养成当众说话的习惯,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困难较大。所以先让他们练习当众大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怎样吐字,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怎样运用音律,才能获得表情达意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正确掌握朗读方法,教师应给以具体指导,并做出示范,在学生初步养成朗读习惯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朗读训练。

  1. 口头答问式

这一形式是由师生之间相互问答构成的,主要是师问生答。另外,师生之间的“答”与“问”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既不能所答非所问,也不应所问非所答,它的特点是针对性很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发问必须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和领会教师的发问要求,把握准问题的中心和要领,进行定向思维,努力做到思路灵活而敏捷, 答必所问。教师还应对学生提问、质疑的内容给予指导、作出评价,从表达方式、用词、条理、语气、语态等方面进行比较具体的指导,逐步使学生表达正确、得体。

  1. 观察描述式

这种形式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自然景物,或者在室内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弄清有哪些人物、景物,明确人物之间、景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有内在联系,启发学生适当展开联想。然后启发学生把看到的以及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主次、有顺序地口述出来。这种形式, 把观察、思维与说话训练融为一体,不仅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通过外出观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1. 评辩结合式

这种形式把说话与评议、辩论结合起来。可以评议课文、电影、戏剧、

绘画以及校内日常生活和社会见闻;可以集中评议某一同学在某个时候、某种场合的言行;也可以互相评议对方在某项活动中,某堂课上的表现。组织评论前,教师要从思想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评论后要做好总结。在评议中允许展开争辩,有时还可由教师当堂提出一个讨论题,如:随便旷课行不行? 作业需要按时完成吗?让学生即席辩论。要求能举出一两件事例,说出一些道理。这一形式既训练了学生说话能力,又让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1. 想象说话式

这种形式是先由教师提出假想性话题。比如:“我认为⋯⋯”“假如我是⋯⋯”,然后让学生理清思路,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愿,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因为“只有想得清,才能讲得明”,学生只有把说话与想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易说、会说。这种训练方式能在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 发展其想象力。

当然,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各种不同口头表达方式的特点:口头叙述要朴实而具体,口头说明要清楚而准确;口头描绘要生动而形象;口头议论要鲜明而有力;口头抒情要真切而感人。只有如此,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