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自然段的结构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分层、分段能力

段与句子是结构体与结构成份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建立段的概念,就必须弄清段的结构,段内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句子与全段的关系——即是怎样连句成段的,这便是段的教学的关键所在。

  1. 理解总分关系段式要把握中心句

总分段式中句子间存在着总述与分述的关系。由于写作方法不同,句子的排列方式也不同,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形式。每个分述句都是围绕本段的中心句,即总述句来组织的,所以总分段式的教学应指导学生抓中心句来理解内容,认识总分之间的关系。

如《翠鸟》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衬衫。”这是先总后分式的一段, 作者从头上、背上、腹部三方面把翠鸟的颜色如何鲜艳写得非常形象具体。老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三个问题去读段落: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翠鸟颜色鲜艳?第一句与后三句是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逐个问题讨论时,老师根据段式结构板书:

头上 橄榄色 头巾

羽毛鲜艳 背上 浅绿色 外衣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学生边讨论边看板书,对总分关系一目了然,直观地理解到总分写法的好处在于能围绕一个意思,具体形象地描写某一事物,同时使学生能采用“了解大意——理清层次—分析联系——把握中心”的方法来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 理解并列关系段式,培养学生捕捉共同点能力

并列段式特点是几个句子分别描写或说明有关的几心事物,几种情况, 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针对这一特点,阅读中应指导学生寻找捕捉并列句所表达的共同点,然后分析结构、把握段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个自然段,教学时,应紧紧抓住几个并列句所反映的共同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如“春天景色”自然段,五句话反映了什么景物?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景物特点?经过启发,学生就懂得五句话都是写春天景物特点,分别从五个方面并列表现。此时学生已经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中意会到,并列段式中的每句话都是围绕同一意思写的,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理解段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可用同样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习写法相同的夏、秋、冬的段落,老师可以适当点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 理解承接关系段式,培养学生抓段的内在联系能力

承接段式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排列句子,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应抓住句子的内在联系去理解内容, 理清顺序。

如《壁虎》中写壁虎捉虫过程有四句话,作者是按四处观察、发现飞虫、靠近飞虫、吞吃飞虫的顺序写的,教学第一步可以从内容入手进行提问:“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壁虎怎样捉虫, 为分析捉虫的前后承接顺序奠定基础。第二步划出重点词句,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壁虎捉虫,以便加深理解捉虫过程,理清承接顺序。第三步讨论这些词前后有什么联系,能否对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段落寻找内在联系。第三步教学,学生能在理解段式的基础上,明白承接段式的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随意对换,同时也懂得表达事物一定要按顺序的道理。

  1. 理解因果关系段式,深入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因果段式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先因后果,一是先果后因,对于前者可以从表达原因的句子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原因,理解作者推断的结果,进而了解因果关系。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二自然段属这种写法,可引导学生分析:①弟弟住、穿、吃的怎么样?②结合上文理解“折磨”是什么意思?

③由于弟弟住、穿、吃均很差,所以长得怎样?从而理解弟弟名字的由来; 而对于后者,可以从表示结果的句子入手,具体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揭示原因,重点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结果。根据因果断的意思,可重点抓住结果句教学,启发学生直奔结果可寻段意,这样学生既把握了中心又理解了内容。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老师可进一步提问:段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了段落后你懂得说明一个问题应注意什么?使学生理解结构并明白: 只有交待了原因和结果,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1. 理解转折关系段式,引导学生抓住对立面内容的反衬作用

转折段式是句子间前后意思相反相对,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往往放在后面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找出句子间前后对立的两方面,弄清楚作者是怎样用对立面来衬托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学习中,让学生寻找转

折词、转折句、及关联词在句子间的转折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段落内容及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