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日俄战争

决定对俄的交涉方针

俄国在第一次满洲撤兵( 1902.10.8 )以后,第二次撤兵的期限

(1903.4.8)已过,可俄国不但没有履行协议的规定,反而向中国提出了东三省(中国东北地区,在满洲有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三省)之地不得让渡和租借给其他国家;未经俄国同意,不得开放港口城市等 7 条要求。由于日、英、美三国公使的抗议,中国政府拒绝了俄国的要求,敦促实行撤兵协议。日本则加深了对俄的警戒,并且认为尽快确定对俄国的交涉方针已迫在眉睫。为此,明治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山县有朋的别墅(无邻庵), 伊藤和山县两元老与桂太郎首相、小村外相 4 人,讨论了对俄交涉的根本策略,决定了被称为满韩交换论的方针。

[龙岩浦事件] 1903 年(明治三十六)5 月,数十名俄国士兵以保护森林为名,驻扎在位于韩国平安北道的鸭绿江口左岸的龙岩浦(新义州的外港)。同年八月俄国的木材公司与韩国的森林监督就该地的租借问题缔结了条约,并在此设置了仓库。林权助公使(当时和桂太郎、小村寿太郎同称为“朝鲜三男”)为此向韩国政府提出抗议,英美两国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由于俄国方面雇用了中国的马贼来经营伐木事业,而且传说在营建工事中修造了炮台,参谋本部非常重视这个情报,这件事使日俄关系迅速恶化。

[俄国要人的动向] 明治三十六年六月十二日,俄国陆相克鲁泡特金根据俄帝的命令在视察远东的途中,顺便来东京和桂太郎首相以及小村外相等交换了意见。这位将军是非战论者,他希望日俄两国回避冲突,不过他是以个人身份来访的,所以会谈也是非正式的。在由阿列克塞夫海军大将主持, 克鲁泡特金等参加的旅顺会议上,做出了原则上不吞并满洲的许诺,然而同年八月却设置了远东总督府,阿列克塞夫被任命为总督,远东政策的实权掌握在俄国宫廷内主战论者波佐布拉佐夫一派的手中,稳健派的维特藏相,八月被迫辞职。

[对俄交涉的开始] 明治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宫中召开了御前会议,伊藤、山县、大山、松方、井上 5 元老以及桂首相、小村外相、山本海

相、寺内陆相等 9 人,讨论了对俄问题的根本方针,确认了先前的无邻庵会议的决定,即承认俄国在满洲的优势,提出了日本要在韩国方面占优势的方针,并决定由驻俄公使照会俄国政府看是否能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涉。七月二十八日,栗野慎一郎公使向俄国外相拉姆斯朵夫递交了照会,决定进行交涉。俄国外相认为在俄国首都不便谈判,根据他的建议,十月三日开始,俄国公使罗仙和小村外相在东京再度开始谈判。

[桂内阁和政友会] 第十八届特别议会(三十六·五·十二开会~ 六·四),因事先桂太郎首相和政友会总裁之间已达成了妥协,所以政友会也承认了向政府的妥协案,然而尾崎行雄、片冈健吉、林有造等人却为此脱离了政友会。六月二十三日的御前会议决定了对俄方针后,桂太郎首相即以面对重大时局难以承担重任为由表明了辞意。伊藤作为元老一边参与国家的中枢机构,另一方面又作为政党总裁控制着政府,所以桂太郎把伊藤推向后继首相的位置,正式提出了辞表(七·一)。但是山县有朋让桂继续留任, 结果,伊藤被捧上了枢密院议长的职位。与伊藤相反,离开政党总裁位置成

为枢密院议长的西园寺公望,却被立宪政友会推为总裁。由于桂内阁的变动, 菊池、平田、内海、芳川等相继辞职。

开战外交和国内舆论

日本方面最初提示的条件(八·十二)为:(1)尊重中韩两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2)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地位,日本承认俄国在满洲的特殊利益。(3)日本拥有帮助韩国改革内政以及给与军事援助的权力。俄国方面提出的第一次对应案(十·三)的内容为:(1)承认日本在韩国的优越地位,但不得将韩国领土用于军事上的目的。(2)把北纬 39°(大体上是元山和平壤之间的联结线)以北的韩国领土作为中立地带,日俄两国都不得驻留军队。(3)将满洲及其沿岸置于日本的利益范围之外等等。这个对应案包含着一些和日本方面的主张完全相反的条款。

[日俄交涉进展困难] 明治三十六年十月六日的小村与罗仙第一次会谈,是日俄正式交涉的开端,第三次会谈(十·十四)中,小村向罗仙提出了第一次修改案,交涉结束前,又把第五次会谈(十·三十)的确定修改案交给了俄国方面,要求重新予以考虑。日本在该案中做出了让步,认可日本在韩国设立中立地带,但俄国方面回答较迟,到十二月十日才向小村提示了第二次修改案的回应案。该案否认了日本出于军事目的使用韩国领土,把问题只限定在和韩国的关系上,没有触及满洲问题。关于满洲问题只限定在俄中之间的交涉,把日本排除在外。在这期间,俄国以 1000 人的兵力占领了奉天,把中国军赶到了城外。在旅顺则命令斯特塞尔将军加紧炮台的建造,使其成为军事要塞。十二月二十一日,小村再一次把修改案交给了罗仙,关于设定中立地带,认为如果不是横跨满(满洲)、韩两地的话,就不能予以承认,明确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另外要求俄国停止危及朝鲜海峡自由航行的军事工程。日本一方面敦促俄国重新考虑日本的意见,另一方面却认为俄国已确定了占领满洲的方针,因而积极着手进行与俄国交战的准备。十二月二十八日,以紧急敕令的形式公布了战时大本营的修改条例。

[开战舆论的形成] 早先因反对俄国占领满洲并提倡对俄采取强硬态度而成立的国民同盟会(明治三十三·九~三十五·四),因俄国已约定向中国交还满洲,不久便解散了。但俄国不履行第二次撤兵,原国民同盟会的近卫笃麿、佐佐友房、神鞭知常、头山满等又结成了对外强硬同志会,在上野公园大张旗鼓地召开了大会,八月改名为对俄同志会,做出了要求俄国从满洲撤兵的决议(八·九),并几次将对俄强硬的意见书提交给桂太郎内阁。在这期间,六月,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教授等七博士向桂首相提出建议书

(六·十),反对满韩交换的对俄方针,主张强硬的开战论,这一意见在《东京朝日新闻》上发表,向世人发出了呼吁。这就是富井政章、户水宽人、金井延、寺尾亨、高桥作卫、小野塚喜平次(以上东大)、中村进午(学习院教授)等七博士建议事件,后来户水等人也曾反对日俄媾和条约。另外,政府内部也存在着陆海军和外务省的对俄强硬派,他们结成了湖月会(五月, 会聚在东京新桥的料理亭湖月),并分工促使元老、阁僚下决心开战。陆军方面的参谋本部的井口省吾少将(总务部长)、松川敏胤大佐(第一部长)、田中义一少佐等人;海军方面的军令部的富冈定恭少将(第一局长)、山下源太郎大佐、上泉德弥中佐和八代六郎大佐(浅间舰长)等人;外务省方面, 山座元次郎(政务局长)、本多熊太郎(外相秘书官)等人,都属强硬论者,

元老和内阁则对内部的这种行动持戒备的态度。

[反战论的主张] 一部分中、上层人物提倡对俄主战论,虽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国民的绝大多数都把俄国视为强国,从内心来说不希望对俄开战。另外,日俄战争前,日本的棉织物、棉丝纺织业虽极需要海外市场,但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无论是资本的力量,还是生产技术方面,比起先进诸国来都还落后,还没到需依靠战争来开拓寻求市场的阶段。实业界的代表涉泽荣一对筹集战费也持消极态度,政友会干部原敬在开战后不久的日记(明治三十七·二·十一)里这样写道:“一般国民中尤其是实业者最厌弃战争, 连在表面上唱和的勇气都没有”,正是这种强“使不情愿的民心服从于战争” 的实情,使得社会主义者们出来倡导非战论。

明治三十六年十月八日,社会主义协会在东京神田的青年会馆召开了“非战论大演说会”,堺利彦(枯川)、木下尚江、幸德秋水、片山潜、安部矶雄、斯波贞吉等主张非战论。这个社会主义协会是由社会主义研究会(明治三十一·十创立,村井知至任会长)改组(明治三十三·一)而成的,安部任会长,继续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启蒙活动。在《万朝报》(明治二十五创刊) 社,以社长黑岩周六(泪香)为中心,自明治三十四年七月以来,和社员内村鉴三、斯波、幸德、堺等结成了理想团,从人道主义、基督教主义、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倡导非战论、反战论。然而采取人道主义立场的黑岩社长, 进入明治三十六年十月,突然转为主战论,出席了演说会(十·八),幸德、堺二人决定退出万朝报社,在十月十二日的《万朝报》上发表了“退社之辞”, 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战争。同一天站在基督教和平主义立场上展开非战论的内村鉴三,也退出了报社,并在当天的《万朝报》上登载了送给泪香的备记录。内村曾发出誓言,要“将生涯奉献给二 J(耶稣和日本)(耶稣和日本的英文字头均为“J”——译者注)”,他曾称日中战争为义战,但后来对战争及其结果感到失望,从而转到了非战主义的立场上来。内村退社后在《圣书之研究》(明治三十三·九创刊)上发表非战论、和平论,向读者宣传自己的主张(当时的读者约 2000 人)。

[平民社和平民新闻] 另一方面,堺利彦和幸德秋水二人,于明治三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在东京的有乐町设立了平民社,创刊了《周刊平民新闻》(十一·十五),树起了平民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的大旗,明治三十七年一月,在日俄开战的前夕,在《周刊平民新闻》上发表评论:“吾人坚持反对战争”(第十号,一·十),强调了反战论。石川三四郎也退出万朝报社参加了平民社(明治三十六·十一),西川光二郎也由二六新报转而成为平民社的社员(明治三十七·一)。在资金方面提供援助的是专攻法语的小岛龙太郎(原官吏,社会思想家),该报第 53 号(明治三十七·十一·十三, 后被禁刊)译载的《共产党宣言》的原版书也是小岛提供的。另外,专修德语的加藤时次郎(后姓加治)也和小岛一起参加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在财政上援助《平民新闻》的创刊,并开设平民医院,从事对下层社会平民的医疗事业。平民社的其他社员中的执笔者还有安部、木下、村井和田冈岭云(高知,文艺、社会评论家)。日俄开战后,在周刊《平民新闻》第 20 号(明治三十七·三·二十七)上发表了题为《呜呼增税!》的社论,该期被禁止发行。到战争中的明治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九日第 64 号被禁发停刊为止,《平民

新闻》持续了 1 年零 2 个月。平民社后成为新创刊的《直言》报纸的经销店, 该报也被停刊,平民社同年十月被解散。

日俄开战

明治三十七年一月六日,罗仙公使给小松外相带来的第二次回应案是俄国方面的最终提案。这个提案要求日本不得把韩国领土用于战略目的,不承认日本在韩国沿岸的军事工程,从而禁止日本在军事上利用韩国。韩国北部中立地带设定案中仍重复过去的主张。另外,日本在韩国国内有外国人居留地,而在奉天只承认开市,不承认居留地。对日本方面来说,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提案。一月十二日,在御前会议上决定起草对俄的最终提案(第 3 次修改提案),十三日交给了罗仙公使。其中关于韩国:(1)承认由日本保全韩国领土和在战略上利用韩国。(2)废止在韩国内设定中立地带的条款。关于满洲:(1)承认满洲在日本的利益范围之外。(2)日本或者其他国家, 根据和中国缔结的条约,而得到的在满洲的权利(开放营口、大东沟、奉天), 俄国应予以承认。(3)日本承认俄国在满洲的特殊权益和必要措施。对日本方面提出的最终提案,俄国方面没有约定答复期限,经再三催促(一·二十三,一·二十六,一·三十),也看不到答复的迹象。一月下旬,俄国从辽阳。旅顺向鸭绿江方面移动、集结军队,同时也向远东、西伯利亚方面的部队发布了动员令,停止西伯利亚铁路的商品运输,并要求在海参崴居住的日本人撤离到哈巴罗夫斯克。日本方面则任命前一年年底制定的军事参议院的军事参议官,同元帅府(明治三十一·一)一起作为天皇的最高咨询机关, 另外于明治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以敕令的形式公布了铁道军事供用令, 第二天便付诸实施,一步一步地加紧战争的准备。

[断绝和俄国的国交] 二月三日,旅顺的俄国舰队在外洋出现后便失去踪影,这一警报传入日本海军省后,桂首相和元老商议,决定奏请召开御前会议。在明治三十七年二月四日的御前会议上,伊藤(枢密院议长)向寺内陆相、山本海相等询问了取胜的可能性,并向曾祢藏相询问了军费财政问题。在此基础上,伊藤和山县、大山、松方、井上各元老一起请求天皇裁决内阁的上奏,即中断对俄交涉,开始军事行动。最后决定对俄开战。由天皇向俄国皇帝发出了最后通电,但没有接到俄帝的回电。二月五日,小村外相根据前一天御前会议的决定,电训驻俄公使栗野慎一郎,将最终通告送给俄国政府。六日,通告罗仙公使中止日俄交涉。栗野公使也以公文形式向拉姆斯朵夫外相转达了日本政府断绝国交,撤离公使馆的决定。俄国委托英国进行调停,但遭到拒绝(二·七)。

[日俄交战和宣战布告] 二月六日,日本的联合舰队(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从佐世保军港出发向旅顺口方向航行,由舰队的一部分护卫的陆军先遣部队(临时韩国派遣队)于二月八日在仁川登陆。九日,在仁川港外,日舰击沉了俄国的瓦拉格号、克莱兹二舰(仁川冲海战)。在旅顺港外,日本的舰队主力夜袭了俄国舰队,以后俄国舰队退避到要塞炮台的射程以内,继续采取守势。二月十日日本发布了对俄国的宣战诏书,“满洲若归俄国领有, 即没有了支持保全韩国的理由”,“韩国的安全现已濒临危机,帝国的国利将受到侵害”等等,诏书列举了开战的理由,并主张“在国际条规的范围内将采取一切手段”。同日,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在皇太子时曾来日,在大津遭袭击)也发表了对日宣战书(俄历 1904.1.27)。中国宣布在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二·二),但其领土的一部分满洲却成为主战场。俄国在公文中指责日本在宣战布告发布以前就发起了攻击(二·十八),指出日本在二

月十日宣战以前对俄舰的攻击是违反国际法的。日本方面则反驳说:二月六日通告断交就是事实上的宣战。围绕开战法,支持俄国方面的马尔特恩斯

(俄)和支持日本方面的有贺长雄(作为国际法顾问)之间展开了争论。日俄战争时有关开战规定的海牙条约(1907)还未产生,在敌对行为实施前事先通告宣战,作为国际法上的义务还未确定下来。

作战计划和战况

明治三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日本把大本营设在了宫中。日中战争时大本营设在广岛,因日俄战争中通讯、交通都已完备,政府和作战大本营密切配合,政战双方步调一致,所以大本营没有离开东京。开战前,参谋本部的对俄作战计划为:第一期,是在鸭绿江以南的作战。第二期,是在鸭绿江以北即在满洲作战。第二期作战计划开始具体化是在开战后的第二个月(明治三十七·三)。开战以后,陆军方面的作战计划是:(1)以 3 个师团抢在俄国之前占领韩国。在未能取得制海权时先占领京城。(2)接着把满洲作为主要作战地点投入陆军主力。为攻击俄国野战军,首先向辽阳进军。(3)把乌苏里作为分支作战地点,以一个师团把敌军牵制在这个方面。陆军犯了过低估计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能力的错误。俄国方面的计划是,由阿列克塞夫远东总督立案,经克鲁泡特金陆相补充修改,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即付诸实行。俄方的第一独立兵团在辽阳、海城地区一边牵制日军,一边等待援军的到来, 然后编成第二独立兵团,企图造成兵力上的优势。

[堵塞旅顺口的作战] 俄国远东海军以旅顺和海参崴为根据地,在开战前进行了加固,以 7 艘战舰为主,吨位共计 19 万余吨,与日本海军的 7 艘战

舰计 26 万余吨进行对抗,然后等待黑海舰队的东航,计划以总计 40 万吨的优势来击破日本海军,因此开战后俄国远东海军采取了回避决战保存实力的消极战略。对此,日本海军则制定了沉没船只堵塞旅顺口的作战方案。第一次(二·二十四)沉没了 5 只船,但没有达到堵塞的目的。第二次(三·二十七)广濑武夫中佐战死,但堵塞计划仍未成功。第三次(五·三)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沉没了 8 只船获得了成功,而堵塞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一军] 由司令官黑木为祯大将率领的第一军主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平安南道)镇南浦上陆(三·二十一)。此时已有一个师团从仁川进入京城,接着北进到达平壤。第一军主力北上,于五月一日渡鸭绿江作战成功, 占领了九连城,随后又进入了凤凰城(五·七)。

[第二军] 奥保巩大将的第二军(三·十五编成)从五月五日起在辽东半岛的盐大澳上陆,经过苦战,攻克了南山的俄军阵地(五·二十六),日军死伤者达 4387 名,损失约为俄军的 4 倍,这个数字是大本营所始料未及的。

[第 3 军] 为了攻击旅顺,大本营决定编组第 3 军。司令官为乃木希典中将,在南山进攻战中他使用肉弹攻击战术,其陆军少尉的儿子在此战役中丧生。

[第 4 军] 独立第 10 师团在第 1 军和第 2 军之间的大孤山登陆(五·十

九),后改编扩大为第 4 军(六·三十),野津道贯大将任司令官。

① 第二军军医部长森林太郎(鸥外)从宇品港出航后写了一本《黄祸论梗概》。

[满洲军总司令部的编成] 六月二十日小规模地(将校 25 名)编成了满洲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官为大山岩大将(参谋总长),总参谋长为儿玉源太郎大将(参谋次长)。(后任的参谋总长为山县有朋元帅,参谋次长为长冈外史少将)。大山元帅于七月中旬到达战地,担任了前线的作战指挥。

[黄海海战] 俄国海军的战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在出击中触日本的水雷,刚刚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长官的勇将马卡洛夫提督阵亡(明治三十七·四·十三)。日本海军的二等巡洋舰吉野丸与春日丸相撞而沉没(五·十五),同日,赴旅顺口舰队中的两艘战舰(初濑、八岛)因触俄国的水雷而沉没。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 20 艘,受命返航海参崴,八月十日出航。日本的联合舰队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攻击,取得重创俄舰 11 艘(包括逃往中立国和被解除了武装的舰只)的战果,残存的舰队被围困在旅顺港内。与日中战争时一样,这次黄海海战的胜利,确立了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制海权。

接着,俄国海参崴舰队屡屡出击,击沉了日本的运输船(六·十五常陆丸、和泉丸等)。日本担任搜索敌舰任务的第 2 舰队(上村彦之丞中将), 在黄海海战后不久的八月十四日,在韩国蔚山海面和海参崴舰队遭遇,击沉了留利克舰。经黄海海战和这次蔚山海面海战,俄国的远东舰队几乎被全歼。

[辽阳、沙河的会战] 俄国也把战略上的要地辽阳视作决战的战场,集结了约 20 万的兵力来加强防备。对俄国的防御,日方北进的第一、第二、第

四各军集合了 9 个师团约 13 万人,经过一周的激战,九月四日占领了辽阳,

日本军的死伤达 23533 人。炮弹耗费了 12 万发以上,几乎弹尽粮绝,等到俄军执行克鲁泡特金总司令官的“预定退却”计划时已无力追击。明治三十七年十月,在辽阳北的沙河附近,日军迎击俄军,好不容易才把俄军击退,但由于弹药不足中止了攻击,隔着沙河两军对峙,整个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十·二十),一直拖到了第二年。这次沙河会战日军死伤达 20497 人。

[旅顺围攻战] 在日中战争中只一天便被攻陷的旅顺,俄国将它变成要塞后,在日俄战争中却使日本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旅顺根据地的俄国海军的早期战略是:等待本国舰队东航支援到达后才进行作战。乃木大将指挥的第三军从明治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起开始对旅顺进行第一次总攻击(~ 八·二十四),但在俄军的反击下进攻失败。为此,从日本内地运来了大口径的要塞炮(28 厘米炮),安装发射后,因是旧式炮弹,不爆炸的哑弹较多。第二次总攻击(十·二十六~十·三十)也在俄军机关枪和手榴弹的面前未能越要塞一步。接黑海舰队出航(十·十六)的消息后,日本海军急切要求陆军在进攻上要有进展,为此,大本营向第 3 军又增派了一个师团,把攻击

的目标移到了旅顺港背后的 203 高地(尔灵山)。在第三次总攻击中(十一·二十六~),被称为白■队的敢死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终于在十二月六日完全占领了 203 高地。日本军的死伤者为 16939 人,乃木大将的另一个儿子

也在这次进攻中战死。日本军在 203 高地的观测所的指挥下,用 28 厘米炮的

巨弹向港内的俄国军舰轰击,使俄国的旅顺舰队全军覆没。同样用 28 厘米炮的炮弹,轰击东鸡冠山北堡垒,俄军内威望甚高的康德拉特克少将在这次轰击中阵亡(十二·十五)。明治三十八年一月一日,守备司令官斯特塞尔终于请求投降,二日,两军委员商定并签署了开城规章,一月五日斯特塞尔将军带领部下在水师营会见了乃木将军,将爱马赠与乃木,称赞日本军战斗勇敢。开城规章的第 7 条中称俄军“把勇敢的防卫当作一种荣誉”故允许其将校们佩剑。十三日日本军进入旅顺城。旅顺攻坚战从占领前沿阵地(明治三

十七·七·三十一)开始,历时 155 天,死伤计 59000 余人。俄军也战死了

7700 人,俘虏从大连押送到日本。

[奉天会战] 北方战线,日俄两军在沙河以对峙的状态迎来了明治三十八年(1905),一月二十五日,克里本贝尔克大将率领的俄军开始进行反击, 包围了奉天西南方面黑沟台的日本守备队,立见尚文中将指挥的救援军和俄军在黑沟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俄军的进攻(一·二十九),但日本军死伤者达 9000 余人。二月下旬,战机成熟,俄军在奉天附近集结了

32 万大军,日本方面把新编的鸭绿江军(司令官川村景明大将)遣送到满洲,

把从旅顺北上的第三军也加入到第一、二、四军阵营,以 24 万的总兵力进行布阵,三月一日总攻击开始。奉天会战激战了一周,俄军开始退却,因在反击中确保了退路,所以使日军失去了围歼俄军主力的机会,也无法追击由克鲁泡特金指挥的退却俄军。三月十日,日军以死伤 7 万多人的代价占领了奉天。因此三月十日这一天,从第二年起(明治三十九)被定为陆军纪念日。以后俄军向俄国政府请求增援,着手准备在哈尔滨方面的决战,日本军因为苦于补给,未能实行决战的计划。

[日本海海战] 1904 年(明治三十七)10 月,由本国里博军港出发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途中分为经由喜望峰和通过苏伊士运河两队,在法属马达加斯加岛汇合,然后等待和后续支队的会集,直到第二年三月上旬,长期停泊在该岛。在这期间,舰队将士得到了旅顺陷落的消息。这支太平洋第二舰队出现在马六甲海峡(四·八),在法属印度支那的北部湾补给了煤炭等物资,和第三舰队会合,编成了由司令长官罗捷斯特文斯基提督率领的 48 艘军舰的大舰队,然后由该湾出航向日本进发(五·十四)。日本的联合舰队为了迎击俄舰队,在朝鲜半岛南岸的镇海湾集结待机,进行着紧张的训练。俄国舰队不是通过津轻、宗谷海峡,而正如东乡司令长官所预测的那样,企图通过距离最短的对马海峡。五月二十七日早晨,从警戒中的信浓丸发来无线电报告“发现敌舰”。接到警报的旗舰三笠(英国制)扬起了 Z 旗,以该舰为先导,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动。在舰指挥台上,以东乡长官为首,还有加藤友三郎参谋长、秋山真之参谋、安保清种炮术长、伊地知彦次郎舰长等人。三笠在敌前强行大回头(东乡旋转),针对纵阵的俄国舰队,采取了正面丁字型队形,打开炮门仅 1 个小时便大势已定。在当天的夜战中,由驱逐

舰和水雷艇向俄舰发起攻击。到二十八日早,围击了 5 艘俄国舰只并使之投

降。在一天半的战斗中,击沉俄国舰船 19 艘,捕获了 5 舰,波罗的海舰队全

军覆没,到达海参崴的只有 3 舰。日本方面损失了水雷艇 3 艘,死伤 700 人,

而俄国方面,战死约 5000 人,包括罗捷斯特文斯基司令长官在内共俘虏了

6106 人。这次日本海海战发生在五月二十七日,后来成为日本海军纪念日。日本海军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可以列举以下几点:(1)战略战术

的正确。(2)联合舰队是以逸待劳。(3)在速度上优于俄国舰队。(4)正确的炮击,下濑火药(下濑雅允创制)发挥了威力等等。另外,在出击之际发给大本营的电文中(秋山参谋起草)称“本日天气晴朗,同时浪较高”, 对马海峡在低气压通过后出现的气象条件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另外,日俄两国为备战,从明治三十五年秋左右就开始储备煤炭作为海军的燃料。开战后,俄国被断绝了来自日本的煤炭供给,只得从英国商人那里购置秘密输入的优质加的夫煤炭,波罗的海舰队也使用这种炭。

日俄媾和的方向

日本政府和元老在战争开始的同时,就已将媾和置于脑中,一直注视着战争的态势。陆军则预测对俄作战有 6∶4 的取胜希望,等待着未来的调停(儿玉参谋次长),总司令官大山元帅在出征满洲前就给政府留下了话,要求政府掌握好结束战争的机会。

[金子、高桥、末松的外游] 决定断绝国交的御前会议(明治三十七·二·四)结束后,伊藤博文就叫来住在云南坂官舍的金子坚太郎,委托他前往美国操纵舆论,着手斡旋和平的工作。尽管金子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有些不愿意,但还是顺从了伊藤的决定,答应前往美国。末松谦澄也接受了岳父伊藤的要求,由横滨出发经由美国前往英国。金子和末松都出身于旧福冈藩,分别就学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均精通英语,而且在国外都有知己的外国朋友。金子扮演了所谓“宣传外交”大使的角色赴美(二·二十四从横滨出发)。高桥是清(日银副总裁)也同船前往,为募集外债被派往美英两国。

[战费的筹集和外债] 作为战时的财政计划,政府决定发行内外债,开战后的第二个月(明治三十七·三)第一次国债共募集了 1 亿元,预计约有

第一次国债募集金的 5 倍的应募额,故战争中共募集 5 次都取得了成功。但

由于数额仍然不足,为筹措战费决定再募集外国公债 1000 万英镑。高桥是清肩负着关系国家命运的重任赴美,但募债工作并不顺利。英国对日本的胜利并不抱希望,因此在英国遇到了困难。正当此时,美国金融界的巨头,颇具实力的商会代表者施服(犹太人)来到伦敦,以六分利息担保了 500 万英镑

的公债,从而在英国终于成功地募集了 500 万英镑。幸运的是战争有了转机

且胜利在望,明治三十七年十一月在英美募得同样利息的 1200 万英镑后,明治三十八年三月又以 4.5%的利息募得 3000 万英镑。七月,接着又向英、美、德三国募集了同上利息的 3000 万英镑。战费总额 146420 万元中,其中 69400 万元是靠外债筹措的。与日本依靠英美两国筹措战费相对应,俄国则依赖法国。提供交战两国战争资金的国际资本家,伴随着战争的进展,在背后进行着紧张的活动。英美资本家和法国资本家,或忠告或警告日本和俄国政府向结束战争的方向努力。

[美国总统的斡旋] 美国总统罗斯福把旅顺的陷落作为媾和的一个机会,要求法国劝告俄国(1905.1~2),奉天会战俄军失败后,法国舆论要求日俄媾和,在俄国内部稳健派维特也上奏皇帝要求尽快媾和。罗斯福认为机会已到来,劝告日俄两国政府媾和,但桂太郎首相和小村外相却慎重地等待着时机,而尼古拉二世却把希望寄托在波罗的海舰队的东航上。日本海海战中日本取得绝对胜利后,小村外相不失时机地向驻美公使高平小五郎发出电训(五·三十一),命令高平设法让美国总统主动地促使日俄媾和。罗斯福出面进行了斡旋,美国驻俄大使受命劝说俄帝,继续战争已毫无意义,应尽快媾和,并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同意(六·七)。德国皇帝威尔海姆二世也劝告俄帝接受美国的斡旋。六月九日美国驻日公使正式将美国的媾和劝告交给了日本政府,第二天便得到爽快的回答。俄国外相也接受了媾和劝告。这样便打通了日俄之间媾和的道路。

[日俄两国的国情] 日本在第二十(明治三十七·三)、第二十一(三十七·十一~三十八·二)届战时的议会上停止了政治纷争,与政府同心协力支持战争。在这种状态下,平民社于开战后依旧倡导非战论,《平民新闻》

第 18 号(明治三十七·三)登载了“致俄国社会党书”(幸德秋水执笔), 向敌国的俄国社会党发出反战的呼吁,1904 年(明治三十七)8 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二国际大会会场上日本代表片山潜和俄国代表普列汉诺夫紧紧握住了双手。俄国在罗曼诺夫帝政下,开战后招致物价飞涨、失业者大增。针对压制政策,革命势力借战争之机策划着打倒专制政治的行动。旅顺陷落后的 1905 年 1 月,在俄国首都彼得堡发生了流血的星期日事件(一·二十二)。另外,在对马海沖波罗的海舰队败北一个月后(六·二十七),黑海舰队的战舰波将金号水兵举行了起义。俄国革命的形势迫使俄帝下决心媾和。

[对俄谍报谋略活动] 在开战的同时,日本陆军向中韩各地派遣了佐官

(校官——译者注)级的军官,进行收集俄军情报的工作,并在当地编成特别任务班(6 人)潜入敌军深处。在此前后横川省三(盛冈)、冲祯介(平户)两人,携带爆破中东铁路、嫩江铁桥和阻止敌增援军南下的密令由北京出发,化装北行进入了满洲腹地,在铁桥附近被俄军抓获(明治三十七·四·十二)并移送到哈尔滨,后被俄国军法会议判处死刑,行刑时,冲祯介拒绝用布蒙眼,两人同时被枪毙(四·二十一)。横川省三青年时代投入了民权运动,后去中国,在北京的东文学社和冲祯介同执教鞭。横川在给家属的遗书中写道:“将欲送家中的 500 两,已如数捐给了俄国红十字社”。陆军大佐明石元二郎(福冈),开战的时候为驻俄公使馆副武官,随后调往奥地利, 他从参谋本部领取了 100 万元的活动资金,在斯德哥尔摩从事策划工作,他和芬兰的革命家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都有交往,也结识了列宁,还面会过在流血的星期天中指挥向冬宫行进的嗄蓬僧正。明石大佐的对俄秘密工作被评价为可与 12 个师团的兵力相匹敌。

[占领桦太] 日俄媾和前停战成为主要问题,日本为了确保在媾和中的有利地位,未能立即停战,作为最后的战术采取了占领桦太的行动。日俄战争中两军的交战地域,大致上是在中立国的韩国和中国的领土上,桦太全岛当时是俄国的领土。桦太作战从前一年长冈外史参谋次长就曾热心地主张过,而且进行媾和斡旋的美国总统也曾劝金子坚太郎军事占领桦太

(1905.6.5)。明治三十八年七月,日本的先遣部队在南桦太登陆(七·七), 第二天占领了科尔萨科夫(大泊),接着又在北桦太登陆(七·二十四), 俄驻军签署了投降条约(七·三十一)。日本在占领的满洲地带实施了军事管制(明治三十七·五~三十九·九),在桦太全岛也实施了军事管制(明治三十八·七~三十八·九)。

朴茨茅斯会议和小村全权

参加媾和会议的全权委员,日本方面有小村寿太郎(外相)、高平小五郎(驻美公使);俄国方面有维特(大臣会议议长)、罗仙(新任驻美大使)。日方的随员是佐藤爱麿、山座円次郎、安达峰一郎、本多熊太郎(以上为外务省关系者)、立花小一郎陆军大佐、竹下勇海军中佐,还有美国顾问。俄方的随员是公法学者马尔特恩斯。会议地点,美国总统最初主张在哈尔滨和奉天之间,后改为海牙,日本要求在芝罘(烟台),俄国则希望在巴黎,最后,为避开盛暑的华盛顿,罗斯福决定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军港。从1905 年 8 月 10 日起到 9 月 5 日止,媾和会议举行了 17 次会谈。最初,日本方面提出了包括赔偿军费(战争的实际费用,即赔偿金)和割让萨哈林(桦太)在内的 12 条媾和条件。在满韩问题上虽然勉强达成了一些协议,但俄帝

在给拉姆斯朵夫外相的命令中训示道:“一寸土地,一个卢布都不能给日本人”,维特以强硬的态度拒绝赔款和割让领土,谈判陷入了僵局。小村全权决定中止会谈,向本国政府电告了会议的情况。政府于八月二十八日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即便是放弃赔款、割地的要求也要达成媾和,并向小村发出回电。因为作为日本来说已经没有国力再将战争继续下去了。但是,在八月二十九日的会谈中,日本并没有完全放弃让俄国割让桦太,最后迫使俄国割让了北纬 50°以南的桦太岛,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有美国总统行动的身影。 [日俄媾和条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九月五日,在朴茨茅斯两国全

权签署了日俄媾和条约 15 条以及追加条款,其主要内容为:(1)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先权,以及行使指导、保护和监理的权力。

(2)日俄两国在 18 个月以内,除铁路守备队以外,全部军队撤出满洲(辽东半岛租借地除外)。(3)在得到中国的同意后,俄国将关东州租借地及其中东铁路南满洲支线转让给日本。(4)北纬 50°以南的哈萨林岛(桦太) 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5)将面临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的俄领海沿岸的渔业权提供给日本国民。随员山座円次郎携带条约的正本先行回国,于十月五日抵达横滨,外务省派员接收,随后乘水雷艇前往品川,将正本送至外务省。十月六日公布,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华盛顿交换了批准文书。桦太当时在日本的占领下,根据外交交涉的情况分析,桦太全岛是能够得到的,罗斯福总统惋惜日本放弃了本可以不丢弃的北部桦太。

[交换俘虏] 媾和条约中做出了日俄互相交换俘虏的规定,根据规定日本释放了收容在松山、名古屋、姬路等各地的俄国官兵 7 万人,俄国释放了

收容在欧俄美多拜村的 1777 名和收容在满洲的 233 名日本俘虏。

反对媾和运动

对俄同志会的佐佐友房、河野广中等人,从开战前就提倡对俄强硬论, 明治三十八年七月,他们又围绕媾和会议结成了媾和问题同志会,八月在东京举行大会,做出了反对在讲和条约中让步的决议。八、九月之交,在大阪、名古屋及其他各地相继都举行了集会,一时掀起了反对媾和运动的高潮。

[日比谷烧打事件] 九月五日签署条约的当天,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的反对媾和国民大会上(河野为议长),民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大会做出了废弃屈辱条约等决议,散会后,群众和警官队发生了冲突,并猛烈袭击了公园附近的内相官邸,进而又袭击了外相官邸和御用报纸国民新闻社, 并且还烧打了派出所,为此政府出动军队进行了镇压。六日,在东京市和府下郡部实施了戒严令(~十一·二十九),同日根据紧急敕令,对报纸、杂志进行了管制,并对《万朝报》、《二六新报》、《大阪朝日》等展开辩论攻击政府的诸报纸,施以禁发、停刊等处分。在东京到九月七日为止持续了3 天的暴动,共捣毁了 2 个警察署、6 个分署和 260 多个派出所,暴动还从东京波及到全国各地,在神户(九·七)、横滨(九·十二)也出现了烧打事件。日比谷烧打事件中约有 1700 人被拘捕,被起诉者 308 名,其中职工、车夫、苦力等城市下层阶级占了大多数,不过最后作为聚众行凶被告事件进行审判而被判有罪的仅有 87 人。这次骚扰事件,正如后来吉野作造所承认的那样(大正三),“这是民众在政治上作为一种势力进行活动的倾向”。这次暴动是民众运动的先驱,可以说给以后的社会运动、工人运动带来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