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幕末政局的展开

一 与西洋各国的和亲条约

美使贝利来航

嘉永六年六月三日(1853.7.8)美国的东印度舰队司令官贝利率 4 艘军舰抵达相州浦贺海面。旗舰萨斯克哈那号和密西西比号二舰是蒸汽机驱逐舰,普利茅斯和萨拉多加号二舰是帆船,高尔贝特号舰,黑船所显示的威力足以使人望而生畏。贝利的态度比起弘化三年(1846)比得勒提督的态度要强硬得多,他要求日本政府接受美国总统的亲笔国书。在幕府的官员苦于对应之际,美舰已驶入江户湾进行测量,为此,江户城内人心惶惶。3 日后, 幕阁决定接受国书,并命令浦贺奉行在久里浜从已率 300 余名士兵上陆的贝利手中接收了国书(六·九。和历,以下类同——译者注)。

美国斐谟总统在给日本国皇帝(将军)的国书中,郑重地表示只寻求日美两国的友好通商和煤炭食料的供给以及对美国漂流者的保护,决无干涉日本内政和宗教之意。与此同时,贝利所提交的书函中的态度却显得格外强硬, 声称如在他来年春天率大舰队(贝利原本计划率 12 艘船的舰队)抵达江户之前做出回答还为时不晚,但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美国将不惜诉诸武力。贝利舰队于六月十二日离开浦贺,经琉球撤回上海。

[幕府的对应] 当时 12 代将军德川家庆正在病中,在接受国书 10 天后便死去。幕阁的中心人物老中(江户时代官职名,担任行政事务的最高责任者——译者注)首席阿部正弘(备后福山藩主)企图以协调政策度过难关。首先公开国书,然后根据国内的舆论来决定对策,从七月一日起,阿部向诸大名以下幕府的有司公开了国书的译文以征求他们的意见。与此同时,将很早就主张以国防为急务的德川齐昭(前水户藩主)召为幕政参与。齐昭立即上呈十条意见(海防愚存),建议解除对建造大型船舰的禁令。阿部老中也向朝廷报告了外国舰只来航的情况。弘化三年八月,朝廷指示幕府制定海防对策。这种向包括大名在内广泛地征求意见的做法,是幕府独裁体制开始崩溃的第一步;可以说,以外交问题为契机,朝廷得以参与政治的动向,给朝廷与幕府的关系以及幕藩体制带来了质的变化。

贝利的再次来航

刚过新年,嘉永七年(安政元)一月十四日(1854.2.11),贝利所率 7 只船编成的舰队就出现在江户湾上。贝利之所以比预定日期提前来航,是由于法国舰队或者说是贝利第一次来航后不久俄国舰队即抵达长崎的行动所促成的。幕府当局企图以将军德川家庆的死为由来拖延答复,但对于贝利来讲这种“开国与攘夷”之策则是行不通的。美舰为了示威,进一步深入到江户湾内对羽田海面进行了测量。为此,幕府在接洽地点问题上做出了让步,按照贝利的要求决定在神奈川与之进行交涉。林大学头■出面接待,森山荣之助担任翻译,从二月十日开始举行了四轮日美会谈,并根据美国方面提示的条约案签署了和亲条约,从而迈出了开国的第一步。这正如荷兰馆长在早年的情报(荷兰风说书)中所说的那样,美国使节的抵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日美和亲条约

嘉永七年(安政元)三月三日(1854.3.31)签署的日美和亲条约即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和亲条约,也称为神奈川条约。条约全文共十二条,这是日本和外国缔结的最初的近代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幕府规定:(1)下田即时开港,箱馆从翌年三月开港(第二条);(2)现今美国未被允许的条件,如果许诺给他国人,美国人可不经交涉,也同样可以享受,即最惠国待遇(第九条);(3)关于领事的驻留等等。这个条约以优待漂流民为主要目的,规定供给漂流民薪水、食品、煤炭和船中所缺物品,并不是通商条约。贝利在达成其首要目的后,立即前往开港的预定地点虾夷地(松前藩)的箱馆(四·二十一~五·八)进行了访问,随即又返回下田缔结了追加条约(和亲条约附录)十三条(五·二十二)后离开日本。吉田松阴“下田踏海”乘美舰的便船遭到拒绝之事(1854 年贝利再次来航之际,吉田松阴在下田企图乘美舰密航海外,因事败而被捕事件——译者注)就发生在此时。

俄使布恬廷的行动

在西洋列国中最早抱着通商的愿望并试图与锁国的日本进行接触的,就是俄国。当得知美国向日本遣使的情报后,俄国皇帝立即任命布恬廷为遣日大使,率领由 4 只舰船(旗舰巴尔拉达号、帆船驱逐舰)编成的远征舰队,

于 1852 年 10 月由克洛休塔港出港。俄国使节除希望通商以外,同时还负有交涉勘定国境问题的使命,这一点是与别国不同的。

布恬廷从香港启程,路经小笠原诸岛的父岛,来到长崎。嘉永六年七月十八日,贝利约定再度来航是布恬廷离开浦贺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俄使的交涉态度冷静而温和,在给老中的书函中,要求在江户举行会谈。幕府任命筒井政宪和川路圣谟为应接挂(全权委员——译者注)前往接待。当时在幕阁内部有人提出依靠俄国以防御美国的日俄提携论,阿部老中也曾向德川齐昭咨询了“依俄防美论”的可行性。应接挂到达长崎要花 3 个月以上,所以俄使暂且前往上海,向贝利提出美俄两国协力实现日本开国的建议,但贝利未能响应。

同年十二月在与布恬廷的谈判中,川路主张整个千岛为日本领土,至于桦太国境应以北纬 50°为界。俄国方面表示了反对意见,主张对半均分埃特罗夫岛。第二年(嘉永七)一月,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英法两国和俄国的关系恶化,为避开英法两国舰队的压力,俄使撤离长崎。三月日美和亲条约签署以后,布恬廷三度来航长崎,经由箱馆返回沿海州,九月突然又出现在大阪湾,十月在下田和筒井、川路交涉后,于安政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855.2.7)缔结了和亲条约(也称下田条约)。

日俄和亲条约(下田条约)

日俄和亲条约(友好条约)中,首先把重心放在了两国的国境问题上。在第二条中规定埃特罗夫岛和沃尔普岛两岛当中,埃特罗夫岛归日本领有, 沃尔普岛及其以北的库里尔诸岛属俄国领土;桦太(萨哈林)在日俄两国中“不划分界线,依通常之惯例”。开箱馆、下田、长崎等三港,这与日美和亲条约是相同的。而第八条中把领事裁判权,即“如有犯法者,在逮捕处置时应依各自国家的法度”规定为双边的权利,这一条款是神奈川条约所没有

的。最惠国条款可认为是对俄国的单方面条款。

在下田会谈中,由于安政大地震引起的海啸的袭击(嘉永七·十一·四), 俄舰月神号被损严重,在返航途中沉没,在伊豆的户田村由上田寅吉等日本造船工匠协助重新造了一艘代理舰,这也是一次学习西洋造船技术的机会。

和英国的协定

1854 年 4 月,在中国任职的英国贸易监督官代理宝林格,在得到贝利对日的交涉情报后,便打算立即和日本打开通商的关系,但因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腾不出护卫的舰船,只得中止了使日的计划。英国支那舰队司令官斯特林格为使俄国舰船不得利用日本各港口,而与日本进行了交涉。安政元年闰七月十五日(1854.9.7)斯特林格率 4 只舰船进入长崎港,并通知长崎奉行(原意为奉命执行,后为武家职名,指分掌担当某一局部政务者——译者注)英国与俄国开战的消息,要求允许英法舰船出入诸港。八月二十三日缔结的日英间协定共七条,规定开箱馆、长崎二港用于船舶的修理补给。斯特林格并不是外交使节,日英协定只是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在军事上的需要而产生的协定,后根据克拉伦多外相的决定由英国政府批准。

和荷兰的条约

在江户锁国时期,西洋诸国中惟一和日本维持着往来关系的荷兰也和幕府缔结了和亲条约。在贝利来航前一年,嘉永五年六月,荷兰的库尔求斯商馆馆长到任之际,就提出了和日本的新条约案(锡泊尔特起草),但没有得到幕府的响应。库尔求斯于安政二年七月,向长崎奉行递呈了日荷条约的草案,强调如条约得不到承认,将不负责实施洋式海军的传授,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56.1.30)日荷和亲条约被迫签署。荷兰人的待遇得到了改善,和出岛(长崎港内人工填海建造的扇形陆地,锁国时代除官僚和指定商人外, 禁止庶民进入。1641 年荷兰商馆迁入出岛,馆员行动受到限制——译者注) 时代大不一样,无需监视便可到出岛外活动。这个条约还规定了片面的领事裁判权。

短缺会所的交易

日美和亲条约没有承认通商行为,但规定在下田、箱馆供给短缺物品。两港作为正式通商贸易的过渡形式,设置了短缺物品会所(短缺衙门),会所贸易一直持续到安政六年横滨开港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