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

过去认为只有鹦鹉、鹦哥类能感染这种疾病,所以称为鹦鹉热。而现在已清楚地知道其他禽类也广泛地感染这种病,因此又称为鸟疫。由于禽鸟类中本病的发病率升高,近些年来人的鹦鹉热在世界各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981~1983 年日本每年平均进口观赏鸟类 130 万只,抽样作病原检查发现本病检出率高达 50%~70%;英国从 1980 年起人的发病数逐年增加,每年达500 名;前西德 1982 年在肺炎患者中的 27%左右诊断为本病,说明其危害的严重性。

本病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它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病禽的眼、鼻分泌物和粪便污染环境,最常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其次是经口感染。另外,易感禽与病禽排泄物接触传染。以鹦鹉感受性最强。家禽中鸡、鸭、鸽及火鸡等均具易感性,多种野禽及观赏鸟类也能感染本病。人也能感染。

禽类以隐性感染为多,尤其鸡、鹅及野鸡等,均能发现有抗体存在。 显性感染病禽主要症状有:鹦鹉类潜伏期为几天到几周,鸽的潜伏期为

5~9 天。成年鹦鹉症状轻微,幼龄鹦鹉常可引起死亡。病鹦鹉表现精神不振、不食、眼内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鼻腔有粘脓性鼻液、腹泻、羽毛粗乱,沾有黄绿色稀粪,后期因严重脱水和消瘦而死。幼龄鹦鹉死亡率可达 75%~90

%。康复者可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

成年鸽表现不安、厌食、结膜炎、眼睑炎、鼻炎和腹泻等,多数可康复成带菌者。雏鸽比成鸽死亡率高达 75%~90%

成年鸭多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的病状与成鸽相似。

火鸡感染发病后表现精神萎靡、嗜眠、羽毛竖立、厌食、腹泻、粪便呈液状带血,严重消瘦,死亡率 10%~30%。

鸡自然感染发病较少。

人感染鹦鹉热,潜伏期 6~15 天,表现发热、头痛、咽喉痛、干咳、胸痛和肺炎等症状,伴发无痰或少痰,痰呈铁锈色,腰痛,全身疲倦,嗜睡, 类似流感等症状。至今还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