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疽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烈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马、骡、驴最易感染,此外,骆驼、犬、猫、狮、虎、豹、狼等也有易感性。人类对鼻疽也非常易感,且往往为急性病程。

鼻疽病畜尤其是开放性病例是本病的传染源。大量鼻疽杆菌随着病畜的鼻液和溃疡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饲料、水源而传播本病。牲畜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人与病畜接触时,病原菌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体内。也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而感染。

病马消瘦,被毛干枯,有干咳,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粘性、脓性分泌物或带血丝。颌下淋巴结肿大。鼻粘膜潮红,并有粟粒大的灰色或黄白色结节, 结节破溃后形成鼻疽性糜烂和溃疡,后期局部形成冰花状或星芒状疤痕。四肢、胸侧或腹下等部位的皮肤上有硬固的鼻疽结节,多沿淋巴管处排列成串珠状,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

人感染鼻疽病,其潜伏期 1~21 天。发病后有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病例,病初全身不适,寒颤、高热、厌食、呕吐、腹泻及全身酸痛。感染部位皮肤局部肿胀,发生蜂窝织炎,并逐渐坏死而形成溃疡,边缘不整齐,底部腐烂呈灰黄色。沿淋巴管出现许多结节性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瘘管,并不断地排出污红色或灰色脓液,久而不愈。脸部、躯干、四肢皮肤和肺部均可发出脓肿。病人极度衰竭,最终因脓毒血症而死亡。慢性病例,潜伏期长,有的长达半年以上。发病缓慢,反复发作可达数年之久。全身症状不明显,有低热或发热不规律,出汗,四肢关节酸痛。皮肤或软组织发生脓肿,有时脓肿破溃,流出多量脓液,亦有形成久不愈合的瘘管。病人渐见消瘦,终因逐渐衰竭而死亡。

病的特征是在鼻腔、喉头、气管粘膜或皮肤形成特征性鼻疽结节、溃疡或疤痕,在肺、淋巴结或其他脏器发生鼻疽性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