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入

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入,在战前就已经存在,但其大量发展却是战后以来的特有现象。这不仅是这些国家长期实行凯恩斯政策,大量的财政赤字需要外来资金的弥补,更是由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以及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联邦德国在战后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其中包括德国战败的因素,外国资本首先是美国资本对欧洲和联邦德国的扩张,资本输入一度增长很快。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资本输入远远超过资本输出,在同外国资本的往来中是入超国。一直到 70 年代中期以来,情况才出现变化,即输出大于输入。尽管如此,联邦德国仍是一个大的资本输入国。联邦德国的资本输入主要来自西方工业国家,其中美国是外资主要来源,占第二位的是欧共体国家。这不仅由于这些国家有大量的过剩资本,而且在于它们有着健全而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下,从 1945 年 7 月 1 日至 1955 年

6 月 30 日共对联邦德国贷款 38.7 亿美元。欧共体制定的经济一体化和积极

投资政策,是欧共体对德投资的重要原因。到 1969 年,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

累计 188.7 亿马克。到 1979 年底,外国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 552.4 亿马克。

但在 1974 年直接投资出超,顺差 0.15 亿马克,1983—1985 年 3 年中顺差即

达 210 亿马克。

战后日本输入外国资本大体上有贷款、股票、公司债券和外汇债券四种形式。从 1950 年到 1984 年,输入外国资本累计 1326.3 亿美元,其中股票最多,达 599.4 亿美元,占 45.2%。

战后日本的资本输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政府对资本输入进行严格的管理。比如,在 1963

    年以前,根据日本的法令规定,外国资本在日本投资设立子公司和与日本资本合办的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不准汇出日本。

  2.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从 1950 年到 1979 年 30 年间,日本共引进外国

先进技术 2.3 万多件,并不断消化、改造、发展。

  1. 输入外国资本与日本产业发展政策密切结合。目的是适应国际潮流和利用外国资本的同时,保护本国工业。

  2. 牢牢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权。在 50

    年代,日本多数使用的是来自国外的贷款,使外国的金融资本只能赚取利息而不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合办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权都在日本资本方面。

另外,战后美国的资本输入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最后变为净债务国的过程。50 和 60 年代外国对美投资以短期资本为主,70 年代以来,外国对美投资急增。1970 年,美国的资本输入额为 1068 亿美元,1979 年增长到 4182

亿美元。到 1985 年,美国重新成为净债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