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选择一、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选择

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贸易范围日益扩大,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增多,西方各国逐渐统一使用第一种含义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 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

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国际间交往的发展,国际收支的概念框架愈来愈广,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观念符合不断发展的世界经济。

现代国际收支的均衡反映了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转移、资本流动、国际储备等各方面的均衡关系。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表上逐项反映了上述项目的收支增减及变化趋势,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了解对外经济发展状况, 提供了主要的根据与参考。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急剧增加,国际信用关系空前扩张,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相互渗透、相互推动,那种忽视或轻视资本项目的观念已过时了。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表

中将资本项目单独列作一大块,并根据资本的时间长短将其划分为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这种划分不仅有利于政府当局掌握现阶段资本的结构、资本的流出入状况,而且对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长短期资本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别,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为不同。一般来说,短期资本往往具有调节作用和投机性质等,而长期资本则较为稳定,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当局可以依据会计国际收支均衡表,分析长短期资本的走势与特点,并制定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因势利导,使之更有利于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所以从资本流动这个条件来看,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是最为恰当的选择。

第三,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是一个“事后”的概念,而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与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则是一个“事前”的概念。因为国际收支本身的概念就是一国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对外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事后”的概念是其最基本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事前”的概念不过是“事后”概念的引申和发展,所以各国通常选择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作为基本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与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

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表明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外汇供求情形,撇开“事前”、“事后”概念不论,它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国一定时期全部对外交易及货币收支不一定表现外汇供求,一国一定时期的外汇供求,也不一定全部反映其对外交易或货币收支,如物物交换与单方面赠与等, 就不包括在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中。“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对外援助及无偿交易日趋重要,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机制无法反映这些国际活动的变化与发展。

但市场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对一国经济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

第一,它有助于分析汇率水平对于外汇供求的作用,有助于分析外汇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利于政府当局宏观调控。

第二,它可以作衡量国际收支的参考指标,因为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交易和货币收支绝大部分表现在外汇供求上,它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家尤显意义重要。

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指因国家规划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也是一个“事前”的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当局对经济活动的预测,以及对经济活动的计划,但这种均衡概念已不太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因为:

第一,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侧重于事前的预测与规划,带有浓厚的计划主义色彩。随着经济的发展,至少在现阶段,各国逐渐倾向于用市场来调节经济,而非人为的主观规划。在一些市场比较发达,货币兑换比较自由的国家中,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市场行情难以估摸,市场价格高低起伏, 市场供求波动不定,对这类情况的综合分析与规划,显然不太可能。

第二,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不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和扩张,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国欲制订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表,计算当年吸引外资流入的数额,以平衡当年可能产生的经常项目逆差。但事实上,吸引外资流入的主动权并不在东道国手中,它的流动要受到诸如利率、汇率、环境、政策、利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许多因素是政府当局不可控制的,有些因素即使能控制,但往往存

在时滞,使本期内难以达到预计效果,所以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有效性就可能受到怀疑。

此外,当今国际货币市场上,尤其是欧洲货币市场上存在几百亿的游资, 一有风吹草动,便有可能发生资金大量移动,严重地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均衡,所以,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对经常项目的预测、分析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对于资本项目则显得束手无策,在当今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显然不宜选择此均衡概念。

不过,规划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在某些层次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譬如政府可以以上一年度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参考依据,为当年的国际收支均衡状况作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并为其制定内外经济政策提供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