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国际收支均衡概念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界逐渐意识到各种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定义的局限性,因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期以经常项目与内部经济的协调来定义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使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更完善, 更具实际操作性。
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们大致提出四种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
第一种视国际收支均衡为“经常项目差额可由正常的资本流量来弥补, 而不诉诸过度的贸易限制和对资本流入流出的特殊刺激,以及不大规模失业”。
第二种则认为,“国际收支均衡可以被定义为:在考虑到(a)暂时性因素
(诸如码头罢工或歉收),(b)生产能力不正常使用或失业,(c)贸易条件持久的外生变化,(d)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过度限制或刺激等影响之后,经常项目差额等于正常的资本流量。”
第三种概念即指:“可维持的国际收支”,亦称“可维持的对外地位”, 它是指在中期(通常为 5 年到 10 年左右),在给定的汇率水平上,一国基本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与正常的资本(私人资本)净流量以及官方外汇储备的合理增长相一致。
第四种概念即指可维持的和适度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即将可维持性和适度性作为经常项目,乃至整个国际收支均衡的两个标准。前者是指经常项目所包含的一国消费及暗含的储蓄产生最大的社会福利。
综上所述,现代国际收支均衡可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在数量和实质内容两方面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促进本国货币均衡汇率的实现和稳定;使本国的国际储备接近、达到或维持充足与最佳水平。现代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较传统的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内容更
广,层次更丰富,涉及面更宽。它不仅涉及国际收支的数量,还涉及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仅涉及国际收支流量,而且还涉及国际收支的存量,特别是储备水平,它一方面为判断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提出了更多判断标准,另一方面也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均衡提出了更深一层的要求——即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的统一。但从根本上来说,现代的国际收支均衡理论还是没有跳出米德首创的传统的会计国际收支理论的框架与基本轨迹。
对于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均衡一般指在政府基本上不对市场实行直接行政管制,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的各种干预的前提下,保持本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并同时实现内部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使国际收支结构基本上保持合理状态。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逆差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贸易及外汇管制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其国际收支均衡就是指国际收支的可维持状态,即依靠各种经济及行政手段,使外汇储备水平保持在对外支付所需的最低水平上,外债规模保持在公认安全水平之内,并尽可能使国际收支结构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