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欧洲货币体系的政策协调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墓本运作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是 1978 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由联邦德
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提议创立的。1979 年 3 月 13 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运作,由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和爱尔兰等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八种货币组成,当时英国未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但英格兰银行却按规定的比例认缴黄金和美元储备,参加了欧洲货币基金。
欧洲货币体系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共同体各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货币体系一方面可避免汇率经常波动对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侵害,另一方面可督促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加强合作与协调。二是 70 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欧共体各国除联邦德国外都出现了较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这种外部失衡使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难以一致,阻碍了一体化进程。三是 1977 年美元危机再度爆发,冲击各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因而欧共体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区域性货币集团,以抵抗美元波动的影响,阻绝美元波动对欧洲经济的伤害。
欧洲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欧洲货币单位(简称ECU),是原来欧洲计算单位(EUA)的继续和发展;第二,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第三,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其前身为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 欧洲货币单位的创建
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它其实是一个“小篮子货币”, 由欧共体 12 个成员国的十种货币组成。每一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比重,根据各国在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和 GNP 中所占比重加权计算得出。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是:(1)作为计算欧洲货币体系各参加国货币中心汇率的标准;(2)借以衡量各种货币的强弱及对中心汇率的差异幅度;(3)作为进行内部市场干预和信贷业务的计算单位;(4)作为共同体财政预算和成员国货币机构业务往来的结算手段。
- 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采取汇率联合浮动体制,该体制称为超蛇联合浮动制,与体系创立的联合浮动汇率相比,超蛇联合浮动对汇率的市场干预机制较严。欧洲货币体系采用平价网(Parity Grid)来控制汇率的波动。参加国规
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然后在双边基础上,确定各参加国之间货币的相互中心汇率。各国货币允许在中心汇率的上下 2.25%的幅度内波动,意大利里拉较为脆弱,放宽至上下 6%的波幅,英镑当时未加入该汇率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以欧洲货币单位为基准,当某个参加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的比价偏离其中心汇率达一定幅度,即所谓差异界限(Threshold of Divergence)时,这个参加国的货币当局就应采取相应措施。这个差异界限是按±2.25%乘上 75%,再乘上(1—该参加国货币在“一篮子货币”中所占比重)计算得出。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权数大的货币规定的差异界限较小(如西德马克),权数小的货币规定的差异界限较大(如爱尔兰镑)。意大利里拉的差异界限按±6%计算。差异界限的计算随权数的变动、汇率波动的界限的变动也发生变动。当某一参加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比价超越了差异界限时,该国应设法干预外汇市场。由于该差异界限总比汇率波幅上下限先达到,所以也称为报警器作用。
欧洲货币体系干预外汇市场的办法有三种:一是中央银行间相互贷款以干预市场,即抛出强币,买入弱币,改变供求关系,影响汇率;二是在国内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弱币国家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强币国家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三是改变中心汇率。中心汇率的调整不能视为欧洲货币体系不易维持的证据,事实上当调整势所必需时,及时调整有利于维护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