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货币分析模型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资本主义陷入滞胀的局面,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对此束手无策。因此,与此相对立的货币主义开始盛行。货币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动态稳定性,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认为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货币主义理论对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
货币分析法产生于 60 年代末,发展成熟于 70 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其基本观点是: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认为货币既是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又是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这是其不同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的最大的不同点。
货币分析法存在三个基本假定:
-
在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
贸易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外生的(至少对小国是如此),在长期时间内,
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
一国货币的供给量一般不会影响一国的实物产量。
在上述假定条件之下,货币分析法用以下模型来表示其理论:
Md=f(Y,r) Ms=D+R
其中 Md 为货币需求,它是收入 Y 和利率 R 的稳定函数,Ms 为货币供给,它是
国内银行体系创造部分 D 与来自国际收支的盈余部分 R 之和,假定在长期中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
由此可看出最基本的方程式:
Md=Ms=D+R
R=Md−D 此公式表达了货币分析法基本的内核,由此可以来解释一国产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他们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于货币存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协调,货币市场上的任何失衡都会充分反映在一国国际收支 上。例如,如果一国扩大了国内信贷,则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就超过了预期水平,为恢复到原有货币水平,人们就会大量购买国外商品,由此带来国际收支赤字。
由此可见,货币主义者将国际收支看作一个安全阀,“这个阀既能在逆差形成时吸收过剩的货币供给,又能在顺差形成时注入一定的货币量”,因此国际收支失衡的关键原因在于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货币主义用公式 R=Md-D 分析了国际收入失衡的原因,也由此推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方法。货币主义认为一国国内发生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 如果不能由国内的来源满足,势必要从国外吸收资金,这种资金内流的形式无关重要,既可通过经常项目顺差来实现,也可通过资本项目顺差来实现, 重要的是对货币存量的过量需求将产生国际收支顺差。当一国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可以通过资金外流消化过多的货币存量方式,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从政府政策来看,货币分析法认为在固定汇率制下,储备货币国只要按照货币主义者提出的“单一规则”,将货币供给的增加稳定在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的同一水平上,就能经常保持各国国际收支的稳定。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取决于两国各自的货币增长与真实国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汇率不变;如果不相等,差距大的一国货币下浮,差距小的一国货币上浮,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这样各国可以根据自己国内需要执行货币政策,而不必过多地考虑一国国际收支问题。
总之,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任何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与预期货币余额的不一致。国际收支的调节实际是把实际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从上述阐述中可以看出,货币分析法实际是休漠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的现代翻版。在休漠的机制中,货币由贵金属构成,一国通过输出入黄金,使国标收支达到自动平衡, 货币分析法是新的国际收支自动平衡论,它克服了休漠理论的两个局限性: (1)休漠理论注重考察经常项目,忽视资本项目,货币分析法则不然,它把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综合在一起,称作“线上项目”,一并考察;(2)休漠理论产生于金本位制,考察对象仅为黄金铸币,因而在金本位制崩溃后,丧失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货币分析先以信用货币为考察对象,将货币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内来源即国内信贷,一是国外来源即外汇收入。
我们还可以看到,货币分析法是吸收分析法的延伸,即从经常项目扩展到全部国际收支项目。货币分析法采用存量分析的方法,注重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试图从根本上探求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货币分析法在政策主张上强调,国际收支可以通过货币供求变动自行达到均衡,政府只要为市场的正常运转创造有利环境即可,不必对国际收支进行干预,这体现了货币主义放任自流政策的特点。
但是货币分析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从长期来看,是相当稳定的,它反映了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它研究的是长期货币供求平衡在国际收支上的平衡效果,是一种长期结论,但从短期来看,货币需求并不是稳定的,它忽视了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研究。
此外,货币分析法突出了货币政策在国际收支中的调节作用,而忽视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国内需求的影响,这是十分片面的。并且它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水平、支出政策、贸易条件等实物因素看作是次要的,颠倒国际经济因素关系,在实际情况中,是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而不是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不过目前货币分析法广泛地为各国所接受,也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
节国际收支方案的理论依据。比如,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严重困难时,国际货币基金往往要求该会员国大规模削减财政赤字,严格控制信贷和进行货币贬值等措施,以改善国际收支。基金组织的这些要求,就是以货币分析公式基础,认为货币供求是决定国际收支的首要因素,因而强调实行以控制国内信贷为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