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形式

  1. 外国金融市场利率和离岸金融市场利率

我们所说的外国金融市场,是以某外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的一个市场,资金供给方是该国的居民,而资金的需求方则是非居民,借贷的资金是以该外国的货币来表示的。在这个市场上的利率就叫外国金融市场利率。例如,在纽约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在美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开展美元借贷业务, 从而形成了外国金融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利率直接受该外国国内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外国金融市场利率是该外国居民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资金贷给非居民的价格,而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则是该外国居民将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资金贷给居民的价格。资金的供给方均为居民,因而两种业务间存在相互替代性。国内利率的状况如何,必然影响该外国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外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状况。不仅如此,外国金融市场利率还常常受到该外国政府管理的影响。

离岸金融市场则以某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均为该国的非居民,借贷的资金以该国的境外货币来表示。在这个市场上的利率叫做离岸金融市场利率。离岸金融市场利率直接受有关外国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外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借贷关系时的价格,而离岸金融市场利率则是非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借贷关系时的价格。两种业务的资金需求方均为非居民,因而这两种业务间存在相互替代性。有关外国市场的利率水平就必然影响到离岸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状况,从而影响到离岸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此外,离岸金融市场利率几乎不受其所在国官方货币当局的管制。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几种比较重要的利率实际上是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伦敦同业拆放利率是指在以伦敦为依托的欧洲货币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在进行以欧洲货币表示的短期货币资本借贷时所使用的利率。

新加坡同业拆放利率则指在以新加坡为依托的亚洲货币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进行以亚洲货币表示的短期货币资本借贷时所使用的利率。

同样,香港同业拆放利率是指在以香港为依托的亚洲货币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进行以亚洲货币表示的短期货币资本借贷时所使用的利率。

  1.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国际债券利率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债券,是涉及利率的国际资本流动的两种主要方式。因此,国际利率又分为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国际债券利率。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国际商业银行在发放国际贷款时所约定的利率。这一利率可以直接反映出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中贷款方所获得的收益和借款方所付出的成本。因为在贷款发放日贷放的是本金,它与贷款到期时归还的本金是完全相等的,而贷款到期时利息是另付的,采用的计算公式是:本金×利息率×期限。不仅如此,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可能无限高或者低, 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界限。由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借贷双方协商的,而双方利率的确定能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利率实际上是借贷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激烈竞争的结果。从借款方来说,借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资金并从中获得利润,归还借款时所付的利息也是从利润中支出的,因此如果利息率等于或大于边际国际利润率,则借款方从资金的借入运用中得不到任何好处甚至还要赔本。这时候,借款方就不愿意借入资金。从贷款方来说,贷出资金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好处。但它从借贷中获得的净收益应是从利息中扣除了成本所剩下的余额。通常说来,贷款方的贷款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为了获取发放贷款所需资金而付出的成本,例如吸收存款时向存款人支付的利息;一是在发放国际贷款时所发生的手续费。如果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率小于或等于国际商业银行为了这笔贷款而发生的总成本,那么国际商业银行就不能从中获得收益,甚至还要赔本,它就绝不愿意贷出这笔款项。因此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实际上必须大于国际商业银行为了这笔贷款而发生的总成本。

国际债券利率是指发行者在发行国际债券时所设定的国际债券票面利率。在发行国际债券时,国际债券往往有一个票面值和票面利率。但是国际债券很少按票面值发行,而是溢价(即发行价格高于票面值)或折价(发行价格低于票面值)发行。到债券到期日,债券人归还给债权人的资金却是按债券的票面值。因此,发行人借入(或购买人贷出)的本金等于债券的发行价格,而所支付的实际利息则通过发行价格和票面值可以计算出来。因此国际债券的票面利率并不能表明发行人为借入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和购买人贷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此外,作为国际借贷的两种主要形式,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债券之间存在相当高的相互替代性。由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较之于国际债券更早、更为普遍,因此国际债券的购买者之所以愿意购买国际债券, 是因为这样做的收益高于把这笔资金存入银行所获的利息收益,否则他们就会把这笔资金存入银行;而国际债券的发行人之所以愿意以发行国际债券的形式来筹集资金,是因为以这种方式筹资所付出的成本低于向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否则他们就会转向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因此,国际债券的利息率也并非可以无限高或者低,而是大于国际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小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简单说来就是银行挂牌的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差数。由于通货膨胀率很少保持在 0%,所以就有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别。

设 A 为本金(现值),R 为实际利率,r 为名义利率,P 为物价变动率, 则:

一年后终值为:A(1+r)

若保存本金现值,一年后应得货币收入为:A(1+P) 扣除物价上涨率之后的货币利息收入为:

r − P

A(1+r)-A(1+P)+A(r-P)

实际利息收入为:A 1 + P

r − P

实际利息为: 1 + P

事实上,人们在使用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这一对术语时,并不仅限于这一种含义。人们认为不仅仅是通货膨胀因素会引起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别,其他因素也可以引起,例如:①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必须将相当于借款规模一定比例的尾数存在帐户上,不得动用,但仍按贷款利率付息;②对利息收入征税,实际上是减少了利息收入;③某些贷款下经常要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④由于货币汇率变化;⑤有的借贷中存在“暗息”, 等等。

尽管人们在使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这一对术语时,可以有多种含义, 但我们在这章中所使用的仍然是最初的那个含义,即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别。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这时债权方不仅不能获得任何收益,反而在借贷活动中遭受了损失,而债务人实际上不仅没有支付利息,还从借贷活动中获益。相反,当通货膨胀率大于零小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正,这时债权方所获的收益和债务人所付出的成本均为正,但没有名义利率所显示的那么大。

此外,我们将要广泛使用的一对利率种类是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带来的。如果借贷中采用浮动利率,则该利率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借贷中采用的是固定利率,则该利率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