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发展

由于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采用复式簿记原则,国际收支在帐面上最终必然平衡,因此,讨论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必定是其他意义上的均衡。

1951 年,詹姆斯·米德在《国际收支》一书中明确提出会计国际收支均衡的新概念。米德认为,一国国际收支按其交易的性质可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前者是自发的,为了商业目的而产生的;后者是被动的,为了弥补国际收支差额而产生的。他称自主性交易为“实际的”国际收支,称调节性交易为“潜在的”国际收支。因此他认为一国自主性交易的不均衡,就是一国的“实际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并且,潜在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是反映国际收支不均衡的适当的尺度。

西方经济学家对米德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分类的批判上。因为在理论上这样的区分是有意义的, 但在实际中遇到难以妥善解决的困难。

首先,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的区分是基于交易的动机,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从交易的类型或交易者身份去判别交易的动机,因此,在统计口径上带着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例如,一国中央银行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调高利率,采取紧缩政策,结果大量外资因此而流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判断,哪些是一开始便要流入的外资,哪些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流入的外资。

其次,一笔交易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作不同的归类。还是前面那个例子,当货币当局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就投资者而言属自主性交易,就货币当局而言属调节性交易,若投资者系本国居民,则同一笔交易既可列入调节性项目,也可列入自主性项目。

为克服这一统计上的困难,有些经济学家建议将所有受政策性影响的对外交易均归入调节性交易,但事实上,由于经济系统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任何交易都或多或少地受政策的影响。

正是由于对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区分的争论,推动了会计的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发展,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先后出现“基本差额”、“清偿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和“净清偿差额”的概念。

( 一 ) 基 本 差 额 (Based Balance) “基本差额”亦称“基础收支差额”,它是经常性项目差额与长期资本

差额之和,这些是造成国际收支盈余和赤字的项目,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情况。

但是“基本差额”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在浮动汇率制下,长期私人资本作为维持汇率所起的调节作用变小了,而相应地,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频繁,往往是那些短期资本兴风作浪, 对汇率的影响很大。

第二,由于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资本流动日益普遍、方便,短期私人资本流动可能是由于对汇率、利率预期变动而引起的交易,不应把它看成是单纯的调节因素。

第三,长短期资本间的替代性增强。一方面列为短期资金的项目往往具有长期性趋势;另一方面,一些长期债券的资本交易,甚至一部分直接投资也可能是短暂的。例如,购买长期债券的人可能原来就打算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内卖掉,而买短期债券的人也可能要一直转期。

所以,将经常项目同长期资本而非短期资本合并,并不是很有道理。

(二)清偿差额(Balance on Liquidity Basis) “清偿差额”亦称按“清偿基础计算的差额”,它是基础差额与美国居

民在外国持有的短期资产两项的合计,而将外国私人短期资本列为平衡项目。美国国际收支过去一直采取这种计算方法。

这样区别对待的理由是:外国在美国的私人短期资本一般是流动性的, 而美国在外国的私人短期资本则不是流动性的,外国私人在美国流动资产的增加,不算作国际收支的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债务意味着对黄金的潜在要求权,不能看成资本的流入,而可看成国际收支支付差额的平衡项目。另一方面,美国私人对外短期债权,由于金融当局不能随意调动,所以当作资本流出,划为实质项目。

按清偿差额计算国际收支,对外流动债务不看作积极因素,对外短期债权则看作是消极因素,这样就使国际收支逆差显得过大。

(三)官方结算差额(Balance on offcial Settlement) “官方结算差额”亦称“官方储备交易差额”,它是基本差额、短期资

本和错误与遗漏项目的合计。这是按外国官方负债标准计算的方法,即按美国政府对外国官方应承担兑付黄金或外汇数额的增减计算,而不管这一年度的全部对外收支的实际差额如何,更确切地说是按美国储备资产及对外国官方负债的增减计算出来的。

这种计算方法主要考虑两大项目:(1)储备资产的变化,包括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的变化;(2)美国所有银行(包括联储银行与各商业银行)对外国官方债务的变化。它和清偿差额不同的是,它将私人对外流动债务看成是国际收支的积极因素,因为外国私人持有的美元,同美国持有的外国资产一样,应看成是永久性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具有长期趋势,而不是一种暂时现象。

由于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欧洲美元大量流动,当美国商业银行向西欧借入欧洲美元时,会影响按官方储备计算的国际收支,而不影响按清偿差额计算的国际收支。为消除以欧洲美元为主体的短期资金的大规模流动所产生的偏差,又产生了另一种国际收支差额计算方法。

(四)净清偿差额(Net Liquidity Balance) “净清偿差额”是基本差额、非流动性短期资本和错误遗漏三项的合计。1976 年以前,美国将资本项目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又按

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两类:前者主要指即期存款和 90 天国库券;后者主要是 3 个月以上、1 年以下的银行贷款和商业债券。

净清偿差额是用来衡量对美国主要储备资产的潜在压力,反映的是当时美国对外的清偿能力,它比官方结算差额,少计算一个流动性短期资本的净额,从而纠正了欧洲美元的大量短期流动。

以上四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国际收支状况,都可作为参考,同时这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米德的会计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进步, 但是由于四种方法各自存在利弊,因此各国经济学家在实际中,常常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差额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