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形式
下面我们分析不同的协调机制及其利弊。1.规则协调和随机协调
协调可以是就某个特定的政策组合达成的临时协议,也可以是就政策规则和方针达成长期协议,这二者分别称为随机协调和规则协调。
1978 年召开的波恩高峰会议是随机协调的典型例子,尽管波恩会议所讨论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宏观经济问题。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就它们的财政政策作出承诺,美国就它的能源政策作出承诺。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有时被看作是规则协调,尽管它不完全符合规则协调的定义。各国对汇率的义务明确,而对相应政策工具的承诺则是不明确的。但是,随着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演变,对政策工具承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在布雷顿森林制度下汇率制度安排与规则协调有些接近,但不够对称。逆差国家的义务明确,易于接受,而顺差国家的义务就不明确,并且很难与顺差国承担的义务对称,但各方义务具有互利性。如当某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各方均应承担一定的义务。
1987 年的《卢浮宫协议》可看作是融合了两种协调方式:一方面,对利率政策采取规则协调,使其保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对财政政策采用随机协调,使各国政府单方面选择的经济目标合法化。
支持采用规则协调的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世界经济中消除对协调过份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减少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要想减少需求最好应用简单的政策规则,例如维持固定汇率。在这一过程中,谈判成本和责任分担的冲突会大大降低。第二,规则协调是向决策人施加限制的有效机制,
因为如果决策者不受限制,他们会利用政策工具去实现本国的政策目标。第三,规则协调可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使私人部门能够有效地对资源配置做出决策。第四,规则协调可防止具有破坏性的微调,从而使那些对经济如何运行缺少知识的国家免受损失。
支持随机协调的论点也有四个方面:第一,规则协调在理论上有优势, 但在实际运行中不顺利。如金本位制下现金自动流动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常被政府对黄金流动的管制抵消。第二,只有当违背规则的惩罚足够大时,才能保证各国执行宏观经济政策较好地按规则进行。第三,规则协调增强政策可预测性,并从中获益。就这一点看,预先宣布货币供给目标为市场提供了当局的政策意图,市场对此将迅速反应,使政策效果减弱。第四,规则协调减少了微调的风险,但却增加了环境变化而不能及时调整的风险。在国际金融环境变化极大的今天,随机协调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动。
- 单一指标协调和多指标协调
主张实施单一指标协调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它增加了每个国家决策的自主性,从而避免了过份协调。例如,若对汇率进行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将受到限制,但其他政策的自由度很大。二是单一指标可以清楚地表明政策路径。例如,如果当局想保持固定汇率,那么,汇率的变动就给货币当局指示了货币政策的方向。另外,货币当局也可以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名义收入目标中获取信息,而让市场决定汇率。相反,多指标协调会增加当局的协调范围,因为各国政府在处理来自不同指标的互相冲突的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另一方面,依靠单一指标也有较大的风险,原因是单一指标对那些没有参加协调的政策的变化反应比较弱,甚至反应结果错误,比如在固定汇率制下所采取的错误财政政策。
以固定汇率制为例。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利率将提高。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水平,吸收国际资本流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减小。这样,通过财政扩张刺激经济增长将不影响国际收支逆差,而是使货币有升值的压力。但汇率对财政政策调整的反应很弱。欧洲货币体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体系内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很好,但财政政策方面始终未出现趋同的迹象。
相比之下,多指标协调对各种变量的反应比较全面。假定指标中包括货币政策变量和财政政策变量,多指标的协调直接涉及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变动,而非通过汇率这一媒介。如果两国汇率失衡是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恰当组合造成的,显然多指标协调比单一指标协调将更有效。
1986 年东京高峰会议规定在协调过程中采用下列指标:CNP 和国内需求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和经常项目差额、货币条件、财政平衡、汇率和国际储备。在此七国协调中应用的指标可看作是随机的、多指标的协调。
七国政策协调选择指标时,主要考虑四个方面:(1)应有助于识别政策和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目标的矛盾;(2)应可以鉴别政策实施的效果是否与观测相符合;(3)应可以衡量政策的实施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程度;(4)应有利于统计分析的进行。
- 政策最优方法和维持体制方法政策协调有两种方法:
- 政策最优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看作最优化过程,政策协调也是一个最优化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福利函数,各自可通过政策工具组合使福
利最大化。一国政策的决策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如果每个国家各自采取独立政策,其结果将是非最优点。但是如果各国政府采用协调的经济政策,可以提高每个国家的福利,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通过政策协调来抵消一国政策的溢出效应。
- 维持体制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协调的目的应是维持现有体制,通过政策协调使国际经济体制免受各种因素变动的不利影响。二战后,许多政策协调都采用维持体制的方法,如
60 年代对美元和英镑的金融支持,联合管理伦敦金库;1978 年的解救美元贷款;1982 年债务危机中对墨西哥的紧急贷款; 1985 年保护贸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