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哲学

在古代东方各国中,古代南亚和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很发达的。古代南亚的哲学思想尤其深遂玄奥。

婆罗门教认为梵是世界的本质,而梵并非客现物质世界,而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世界。万物出自于梵,又归于梵。“我”(亦非物质的我)也出自于梵。其最高理想是达到梵我一致。在梵我不一致时,“我”将经历轮回。使“我”重归于梵的方式之一是杀生祭祀。

公元前 6—4 世纪时,婆罗门教的唯心主义观点受到两个方面的批评;一方面是以顺世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批评;另一方面是以佛教等唯心主义派别的批评。当时的“六师”、“六十二见”、“九十六种外道”,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虽然其中有的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某些观点,如轮回转世等。

顺世论派梵语为路伽耶陀,意为流行于人民中的观点;又称斫婆迦派。

其创始人相传为毗诃跋提。列国时代的代表人物为阿夷多翅舍钦婆罗。该派认为世界是由地、水、风、火四大元素构成,人和人的灵魂亦如此。该派认为灵魂、意识与肉体不能分开,反对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的说法,认为人死之后意识、灵魂亦不复存在。它否认祭祀的必要,也否认祭司存在的必要。否定吠陀的权威。顺世论的唯物主义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其著述均被毁,只有个别论断载于其敌手的著述之中。

早期佛教虽然否定神的存在,但它仍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反对婆罗门教的。它主张“我空法有”,属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 分裂成许多派系,但在哲学上均属唯心主义派别,尤其是大乘佛教主张“法我皆空”,其唯心主义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