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古南亚的奴隶制度

塞琉古王国驻孔雀王朝大使麦伽斯提尼说:“所有的印度人都是自由民,连一个奴隶也没有,印度的这一特点是很突出的。在这方面,拉栖第梦人和印度人是相似的。但是拉栖第梦人把希洛特当作奴隶,叫他们干奴隶所应干的事情。但在印度人那里,谁也不是奴隶,印度人更没有当奴隶的。”他的话成为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古代印度不存在奴隶制的根据。

但麦伽斯提尼的话在古代就已引起争论。例如,斯特拉波在引用过他的话以后就指出:“但是奥尼希克利图斯宣称,在穆希康努斯地方,奴隶制是印度人特有的”。

麦伽斯提尼的论断也与古代印度本身的资料相矛盾。古代印度留下的史诗、法经、法论、《政事论》、佛经的资料都证实,古代印度存在过奴隶制。

例如。《那兰达法典》说,有 15 种奴隶:奴产子、买来的、赠送的、继承的、被救活的、典押的、战俘、赌输的、自言“我是你的”的、背誓的隐

还直接占有牧场、森林、神庙、道路、某些灌溉设施等。私人只有占有权。

① 古代南亚的长度单位。据《大唐西域记》云:“拘舍卢者,谓大牛鸣声所极闻。”又说是从村中到森林的距离,大约相当于 2.5 英里。

② 《稻田本生》中说,萨林底耶村中的婆罗门乔希耶瞿多,占有一千迦厘娑土地,种植稻米。在稻子成熟时,将其一半分给别人看管,另一半雇了一个人来看管。这一千迦厘娑土地也绝不会是他自己耕种,而是用奴隶和其他人耕种。

③ 引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7 页。

④ 见《欲望本生》,载《佛本生经故事选》,第 287 页。

① 斯特拉波:《地理学》,XV,40 说:“农民耕地交纳租税,此外交纳四分之一的产品税;《政事论》也说:“播种后剩余的(土地)应由对分农耕种,或者由取得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收成)的个体劳动者耕种”。

者、定期奴隶、养活期奴隶、因爱女奴而委身者、自卖奴、债奴。

《摩奴法论》中提到有 7 种奴隶:战俘、求食者、奴产子、买来的、赠送的、继承的、自卖的。

《政事论》中说到 5 种奴隶:奴产子、战俘、自卖奴、债奴和刑奴。佛经文献中也常常提到奴隶。

古代南亚的奴隶也象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奴隶一样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转让和继承。

有一个故事说到勒那泼弥国太子迦良那伽梨在与其弟争夺王位时,受到迫害,遇一牧人相救。后来,他与另一国的公主结了婚,并复了国,其岳丈赏赐给那个牧人“名衣上服,象马车乘、田园宅舍、金银宝物、奴婢仆使⋯⋯”。还有一个佛经中的资料说,在那梨国有两兄弟,在分家时,奴隶作为财

产的一部分被瓜分。兄长得到父母的居家财物,而弟弟只得到一个名叫分那的奴隶。此奴隶识得一种名叫牛头旃檀香的药材,从而使弟弟发了财,且比其兄富足十倍。此弟弟为感念奴隶分那之恩,将其放为良人,即释放其为自由民。

古代印度的奴隶,既从事家务劳动,也从事生产性劳动,即也从事农业、畜牧业、建筑、水利灌溉和采矿等劳动。

《摩奴法论》中讲到耕田奴和耕牛是分家的对象;佛经文献也说到一个名叫所有的梵志,当他问自己的奴婢有何要求时,奴言:“欲得车牛复耕田具”。婢言:“欲得碓磨、舂粟碾面以安。”佛经文献还说到婆罗门残酷役使奴隶作田的事。《政事论》中说到农业总监应该使用包括奴隶在内的劳动者耕种土地、看管菜园、围栅、牛等。

在王室和贵族家中,有不少奴隶从事诸如侍女、舞女、歌女、乐手等等职业,专供奴隶主享乐。

不少资料说到奴隶主残酷虐待奴隶。《政事论》说到对奴隶的惩罚。佛经的资料说到一个奴隶主将一个名叫护财的女奴“推倒在门口,用绳索抽打”,责怪她没有交出挣来的工钱。《牟犁破群那经》讲到一个名叫鞞陀提的女奴隶主,自称善待奴隶。其女奴黑本要试一试看其主人是否真的善待奴隶,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头破血流”。

佛教宣称“众生平等”,但却不容奴隶:“佛告诸比丘,不应度负债人, 与受具足戒⋯⋯若度若受,皆突吉罗⋯⋯,度奴亦如是。”即佛教不度负债人和奴隶。

奴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抗。上述鞞陀提的奴隶黑本侍者“既不自作, 也不叫作”,即进行怠工形式的反抗。

资料说到,有一个女奴不满于自己的奴隶地位,在为其主人打水时,多次打破用于盛水的瓮。

更为激烈的反抗形式是杀死奴隶主和起义。

《佛本生经》中讲到在波罗奈有一个商主的女儿,人称刁娘,她生性暴戾,经常打骂奴仆,结果被奴隶推入河水。巽伽王朝的末代国王也是被女奴杀死的。

文献中多次记载奴隶进行的起义。如《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中记载说: “尔时诸释五百奴叛,住阿练若处。诸释妇女欲往问询布施众僧,诸奴闻讯已共议言:‘我等当于道中抄取’。”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记载说,迦湿弥罗国在“如来灭寂之后,第五

十年,阿难弟子末田底迦罗汉者⋯⋯便来至此⋯⋯立五百迦兰于诸异国,买

  • (音玉)贱人,以充役使,以供僧众。末田底伽灭后,彼诸贱人,自立君长。邻近诸国,鄙其贱种,莫与亲交,谓之讫利多(唐言买得)”。该书还记载说,在贵霜帝国的迦腻色迦死后,迦湿弥罗国的讫利多种(即买来的奴隶),“复自称王,斥逐僧众,毁坏佛法。”这两个例子不仅一般地反映了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尤其反映了奴隶与已成为奴隶主的佛教的斗争。

古代南亚的奴隶制,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形成于晚期吠陀时代,发展于列国时代。孔雀帝国时代是古代南亚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其奴隶制最发达、繁荣的时期。此后,奴隶制逐步解体,至笈多王朝时为封建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