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哲学

公元前 3——2 世纪,随着希腊斯多噶派学说和伊壁鸠鲁派学说在罗马的最广泛的传播,罗马的哲学思想开始发展起来。不过,与希腊人的哲学思想相比,罗马人更注重于实用,他们不象希腊人那样穷究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根蒂,而希望能从哲学中找到为其所用的某种行为准则或治国的方法。共和后期出现的折衷主义就是承袭希腊各派哲学中可取部分的结果。这种折衷主义的典型代表是西塞罗。西塞罗的哲学著作主要有《论善与恶的定义》、《论神的本性》等。西塞罗主张顺乎自然,要人们服从自然所安排的命运。他还宣扬“节制欲望”,并希望由此得到“心灵上的快乐”。西塞罗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生动的语言将希腊的哲学思想通俗化,从而便利了罗马人对希腊思想的了解,促进了罗马自身哲学的发展。

共和后期,罗马唯物论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卢克莱修(约公元前 99—55 年),他的主要著作是形式华美的长诗《物性论》。《物性论》系统地阐述

并发展了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学说和无神论思想。他认为,全部自然界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他认为灵魂也是物质, 与人的躯体一起死亡。在第五部分,他描述了大地的形成,动植物的起源以及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图景。《物性论》是我们了解古代原子唯物论思想的唯一系统的著作,它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罗马帝国时期,唯心主义思潮泛滥,其中之一是折衷派斯多噶主义。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辛尼加(约公元前 5—公元 65 年)在推动这一学派的发展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辛尼加主张人唯一的任务是提高道德和智慧,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他鼓吹禁欲主义,要求人们放弃现实生活和欲望,以等待神的启示和精神上的解脱。辛尼加的这种思想是社会出现危机时奴隶主阶级腐朽没落和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的反映。

与折衷派斯多噶主义盛行的同时,在罗马又出现了新柏拉图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公元 204—270 年)。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不可理解的神, 是神创造了万物。他还认为,在出神状态中人就以灵魂的神圣部分离开肉体, 接近了神。在这种哲学中,唯心主义已完全蜕化为神秘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的教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后欧洲封建时代的基督教神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此外,还有怀疑论、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