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氏族公社的繁荣

繁荣的表现 晚期智人时期,即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公社得到高度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婚姻由群婚发展为族外对偶婚。对偶婚是一种相对群婚而言的较为稳定的婚姻,是介于群婚和专偶婚之间的过渡形态。在对偶婚条件下,子女和父亲的关系已有可能得到确认,并因而产生父亲与子女的特殊亲情和责任感。对偶家庭在较长时间里成为氏族内的一个个个体单位,逐渐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它的产生标志家庭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出现脱离氏族共同体的趋势。

  2. 公社的基础仍是公有制,但私有制的萌芽已经出现。根据印第安人的材料,约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发明了农业,氏族成员把自己的狩猎地、采集地、农田和居住地看作是集体财产,有了较明确的地域领属观念,不允许其它氏族部落占用。生产的产品已有剩余,公社成员可把部分产品留给自己或按个人意愿分给他人。此外,归个人占有并使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如弓箭、石斧、石锄、小船等。虽然氏族成员不能任意支配这些财产,且在占有者死后需由同氏族人继承;但存在决定意识,部分人长期占有和使用这些财产,有可能在头脑中萌生出改变财产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 尤其对那些制作工艺复杂的工具和用具。对偶家庭为这种私有观念的萌芽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

  3. 公社组织日趋复杂,出现多层次的权力机构。由于氏族人口增加,不断分化成女儿氏族、孙儿氏族,氏族、部落两个层次的社会组织因而发展为多层次的结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四级组织。氏族有议事会,由全体成年人或全体成年妇女组成,讨论大事,选举酋长和军事领袖。胞族是一个氏族分裂的产物,在部落内部出现分歧时,同胞族的各氏族总是团结一致,并可召集联合议事会。部落是氏族、胞族集合体,由氏族酋长组成的议事会管理,负责调节氏族间以及部落外的关系。

  4. 部落或部落联盟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但当时的冲突可以以消灭对方而告终,而不会以奴役对方而结束,因为这时生产虽多少有所剩余,但还没有利用和剥削他人劳动的先例。俘虏并不变为奴隶,而是作为胜利者的义子被收入氏族。上述现象既体现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也预示它趋向没落的过程即将开始。导致这种转换的根本力量是人类生产力的进步。

新石器革命 人类大约在 5 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有明显提高,器型不仅标准化,而且越发精致实用。人们创造出新的石器压削技术,利用骨制压削器可从石器表面压削鳞状薄片,从而加工出锐利的燧

石矛头和石刀,再进一步在矛头的一侧开槽。加工技术的进步带动起一套小型加工工具,如锥子、研磨器、小刀具等,用来制作各种骨器和角器。各地都发现用来缝制皮衣的小巧骨针,一端钻有针鼻,反映骨器制作技术的精湛。研磨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延续 200 多万年的石器打制技术将要被新工艺所突破。

工具的改进促使人类的采集和狩猎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狩猎,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些晚期智人的遗址中堆积着成千上万的大型动物的遗骸,猛犸象的灭绝便可能是人类围猎的结果。同时,采集仍在人类经济中起重大作用。这两种生产活动积累的经验为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准备了条件。

大约在 1.5 万年前,小巧精致的所谓细石器广为流行,新型远距离打击武器——弓箭发明出来。从考古发掘的材料可以看出,与初露端倪的工具生产的重大改革同步,北美印第安人率先驯化了狗,随后西亚人独自驯化出狗、山羊、绵羊。在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埃及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收割禾本科植物的石镰,挖掘块根的石锄,加工植物籽种的成套器具:石磨盘、杵、臼、手磨石。这是人类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先兆。

在 1 万年前左右,新石器时代来临。新石器制作技术的特点是对打制成形的石器进行最后的磨光加工,这提高了刀、斧、锄等工具刃口的锐利程度,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食物因此出现剩余,生活得到了改善。

随着采集植物经验的积累,人类认识到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即种子落地、发芽、生长、结籽的过程,大概在中石器时代后期,西亚人便开始试种禾本科植物。新石器时代初期人工裁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家畜饲养业和农业便发明出来。人类从此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从游荡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其历史意义可与近代机器革命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被称作“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

根据目前的材料,农业和农村的起源是多元的,至少有三个独立的发祥地。

  1. 西亚。世界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发生地。约在 9000 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即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巴勒斯坦的耶利哥、土耳其的沙塔尔·休于也有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农村的遗址,时间属于 8500 多年前。

  2. 中、南美洲。大约 7000 年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栽培出最早的玉米,

此前已能人工种植倭瓜、苋菜、辣椒等蔬菜。但直到距今 3500 年前,美洲人仍未能完成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这是因为最初的玉米与野生的玉米相比并不占优势。后来杂交玉米的发现才使以玉米为主的农业最终成为美洲人经济的基础。另外,秘鲁人独立地栽培出马铃薯等作物。

  1. 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小米的发源地,时间约属 6000 多年以前,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稻谷则可能源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杭州湾一带。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远古稻谷定年为 7000 年前。①

植物的人工栽培后来扩大到木本植物,比如无花果树、椰枣树、橄榄树

① 估计这两大流域的农业均系独立发生,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两地农业文化之间最初相互借鉴的明显证据。

等。

新石器时代动物的驯化在向广度、深度发展,猪、牛、马、鸡、鹅、骆驼等家畜陆续在亚洲和欧洲驯化成功。美洲驯化的动物很少,没有大牲畜, 因而也长期没有畜牧业。澳洲土著在被旧大陆居民发现以前仍然生活在前农业的新石器时代,仅独立地驯化了狗。

当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逐渐取代采集和渔猎之时,人类又发明了陶器。陶器因其在加工和储存食物方面的优点,很快在新石器时代普及,成为人类长期使用的耐用消费品。

总括看来,早期农业和家畜饲养文化基本集中在北纬 60 度以内的温带地区,欧亚大陆的农业文化大体上集中在东亚黄河与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亚阿富汗、西亚伊朗高原经两河流域至小亚安那托利亚地区, 南欧地中海沿岸地区等。大约在 6000—7000 年前,农业已普遍成为这几个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在这些广阔地带之间和以北,则是不适宜原始农业发展的干旱或半干旱草原,包括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和内蒙、蒙古、咸海与里海沿岸、南俄、中欧等地。这些地区为独立的畜牧业提供了广袤的空间。但从后来整个世界文明发生与发展的进程看,定居农业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始终是世界文明的基础,农区则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这是农业革命的伟大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