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上古罗马概 论

上古意大利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国家的发祥地。它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意大利是深入地中海的一大半岛,因亚平宁山脉纵贯全境而称为亚平宁半岛。半岛三面临海,东为亚德里亚海,南为爱奥尼亚海,西为第勒尼安海; 北面高屹的阿尔卑斯山,成为它和中欧的天然屏障。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属地中海型,冬雨夏旱,年平均气温较高,但少酷暑和严寒,境内河流纵横,土地亦相当肥沃,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意大利的海岸线虽长,但缺少良港, 所以它的航海业不如古希腊沿海诸国发达。

居民 意大利半岛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居住。在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大概从非洲经过今西班牙和法国一带到意大利。①公元前二千年代初叶,属于印欧语系的部落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陆续进入意大利,这就是意大利人的祖先。拉丁人就是这些部落中的一支。

古代意大利半岛,除拉丁人以外,还有许多种族和部落,其中重要的有埃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

埃特鲁里亚人一般认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②他们是公元前 8——6 世纪意大利半岛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主要居住在第伯河与亚努斯河之间的中部意大利地区,其最强盛时期曾向北占领了波河流域,在拉丁姆、坎佩尼亚和科西嘉等地也有其殖民地。王政后期的罗马实际上也在其控制之下。

公元前 8——6 世纪,希腊人向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广泛移民,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许多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有叙拉古、他林敦、图里伊等。

另外,在波河流域还分布着一支高卢人(克尔特人)。他们大约从公元前 5 世纪末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流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罗马形成了威胁。但最后为罗马所灭。

史料 与世界上古史的其他地区相比,罗马史的史料就显得丰富多了。就种类而言,可以分为铭文、官方文件、钱币、古物和文献等数类。其

中以古物和文献材料最为重要。

在罗马,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古物资料很多,其中著名的有:万神殿、弗拉维竞技场、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纪念柱和罗马引水道等较为完整。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则更多。闻名世界的庞培伊城就是典型的一例。我们从这些实物材料中不但可以看到罗马人过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更能发现罗马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

除了众多的实物资料以外,文献资料更是丰富多采。保存至今的既有拉

① 古代世界其它地区在进入阶级社会后,都曾在国家形态中存留部分原始民主制残余,但这些残余从未因人们的创造活动转化为民主制,最多只达到贵族政治。

② 在雅典民主政治史上,没有只能上不能下的官员。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大公民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以及著名军事统帅客蒙、政治家伯利克里均受过解职和其它处罚。

丁作家的作品,也有希腊作家的评述;既有政治家间的书信,又有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内容极其丰富、庞杂。

古代罗马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年代记。这是古罗马祭司长为编制历法而作的。年代记以每年当选的首席长官或两位执政官的名字纪年,主要记载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古罗马的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 5 世纪中叶,以文字简

短著称。到公元前 3 世纪以后,祭司长才编制比较详细的年代记。遗憾的是, 这些材料只有部分间接地流传至今。

公元前 2 世纪,罗马世界出现了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乌斯

(约公元前 200——118 年)。波里比乌斯出身于希腊中部麦加拉城的贵族家

庭,公元前 168 年皮德纳战役后入质罗马,后得西庇阿家族的资助,成为小

西庇阿的教师和幕僚。在罗马期间,他写了一部 40 卷的《通史》,把公元前

264——146 年希腊、罗马以及地中海东部各国的历史加以综合的叙述,但保

存下来的只有前 5 卷,其余 35 卷只有残篇留传到现在。

共和时代的另一位史学家是萨鲁斯提乌斯(约公元前 86——34 年)。其主要著作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以及晚年所写的《历史》。

《历史》一书共五卷,主要记述公元前 78——67 年的史事,但只有少数片断流传下来。

在共和时期的罗马史学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理亚·恺撒(公元前 101——44 年)留下的两部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高卢

战记》共有 8 卷,前 7 卷系出自恺撒的手笔,第八卷为历史学家希尔提斯续写。此书记述了恺撒经营高卢的始末,其中记载了他对高卢人、日耳曼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以及他于公元前 55 年、54 年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经过, 并且对高卢的山川形势、物产状况、民族分布、风俗民情等等,也有描述。

《内战记》分为 3 卷,系记述他战胜庞培及其党羽的经过。在这两部著作中, 虽有为自己辩护和夸大失实之处,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的历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李维(公元前 59——公元 17 年)是屋大维时代最著名的文人和史家, 出生于北部意大利的帕多瓦城,与屋大维过往甚密,曾任屋大维的孙子克劳狄的教师。他以毕生之精力,苦心孤诣,写成一部具有通史规模的《罗马建城以来史》(简称《罗马史》)。这部著作叙述从公元前 754 年——公元 9

年的罗马历史,全书共 142 卷,保存下来的只有 35 卷。李维的著作以追述罗马建城以来的艰辛和光荣,激发罗马人的爱国热忱为主线,书中充满了道德说教、复古主张、爱国思想和对共和制度的赞扬。李维在著作中引用了波里比乌斯和许多年代记作家的史料,对研究罗马早期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稍晚于李维的另一著名史学家是塔西佗(约公元 55——120 年)。他的

主要著作有:《编年史》、《历史》、《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

《阿古利可拉传》是塔西佗给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写的一部传记。阿古利可拉是罗马征服不列颠的一位将领,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塔西佗在这部著作中用很多笔墨记述不列颠的情形。它是研究不列颠早期历史的一部不可或缺的文献。《日耳曼尼亚志》主要记述了日耳曼部落在氏族公社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情况。它是最早一部全面记载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编年史》,共 18 卷,所记载的是从奥

古斯都之死(公元 14 年)至尼禄之死(公元 68 年)这 54 年的罗马历史。《历

史》共 12 卷,主要叙述从伽尔巴(公元 68 年)到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 81

——96 年)的历史。塔西佗的这两部著作几乎对公元 1 世纪的罗马史进行了首尾一贯的叙述,是我们研究罗马帝国初期历史最珍贵的史料。

几乎与塔西佗同时,在希腊和罗马分别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传记史家—— 普鲁塔克和苏埃托尼乌斯。普鲁塔克(约公元 46——126 年)生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据说,他曾做过图拉真和哈德良的教师。他的名著是《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传记集》),现存 50 篇,大部分是两人合传(以事迹相似的希腊和罗马名人各一个合传,作比较叙述)。在《传记集》中普鲁塔克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提出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因为普鲁塔克记述了不少史实,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史料,所以,他的著作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意义。

苏埃托尼乌斯(公元 75——160 年)出身于军人一官僚家庭,曾任哈德良皇帝的侍从秘书。由于职务上的方便,他得以批阅皇室以及国家档案库中的文献资料,熟悉历代掌故。苏埃托尼乌斯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十二恺撒传》。这部书可以说是传记汇编,从恺撒直到图密善,每一帝王都有一篇传记。苏埃托尼乌斯的作品材料丰富,角度新颖,可以对塔西佗的作品作某些修正和补充。

阿庇安(约公元 95——165 年)是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是希腊

人,曾任皇帝金库检查官和埃及总督等要职。他所著的《罗马史》共 24 卷,

其中有 11 卷完整地保存下来,即西班牙战争、伊利里亚战争、汉尼拔战争、叙利亚战争和密特里达提战争等六卷和内战史五卷。全书按地域、行省、民族、事件分卷叙述,对罗马的历次重大战争都有详尽的记载。内战史的五卷是现存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它几乎包括了罗马内战时期的全部基本史料。

继阿庇安之后,另一位史学家是狄奥·卡西乌斯(公元 155——235 年), 他也是希腊人,曾担任过执政官、阿非利加总督等职,著有八十卷的《罗马史》。《罗马史》从伊尼阿开始一直写到他自己的时代(公元 229 年)。完

全流传下来的有第 36——60 卷,其余各卷仅有片断保存。这一著作对共和末

期和公元 1 至 2 世纪帝国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罗马最后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阿米安努斯·马塞林努斯(公元 330—

—400 年)。他出身于叙利亚安条克城的贵族家庭,是希腊人的后裔。早年从军罗马,退伍后隐居罗马城研究历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部《罗马史》, 始自公元 96 年图密善皇帝之死,止 于公元 378 年的阿德里亚堡之战,可以说

是塔西佗史著的续编。此书原有 31 卷,可惜前 13 卷已经散佚,现仅存后 18

卷,包括公元 352 年至 378 年这二十六年间的史事。他的著作不但保留了公元四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大量材料,而且还保留了西方史学家对匈奴人的最早记载。

除了上述历史文献以外,还有许多作品值得我们注意。如西塞罗的演说集、通信录;奥古斯都的自传;赫罗狄安写的《马可·奥理略以后诸帝史》; 狄奥尼修斯的《罗马古事记》;瓦罗的《论拉丁语》等等。它们都为我们研究罗马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是我们研究罗马史所不能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史学史 对于罗马史的研究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为了寻找未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原型,因而对古代罗马国家和法权史特别感兴趣。到 17、18 世纪,由于极权主义在欧洲的建立,所以学者们又特

别注意罗马帝国政治史的研究。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吉本的这部著作卷帙浩繁,体大思精,全书共分 71 章:头三章作为开

篇,简单地概括了从奥古斯都时代直至公元 2 世纪 80 年代的史事。第四章始

于公元 180 年,记载开始详尽。接着便按时间顺序一直叙述到 1453 年东罗马

帝国灭亡,并以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这一著作出版,立即轰动了英国文坛。“爱德华·吉本”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了“史学”的同义词。

几乎与此同时,在西方历史学上也开始形成了一种怀疑和批判古代传统的新思潮。意大利人维柯和法国人标福便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之基础》(又译《新科学》)中证明罗马人在其历史生活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个“宗教的”和“英雄的”时代,所以在公元前 3 世纪以前的

罗马史也只是一部神话和传说的历史。法国人标福于 1738 年写的题为:“《论

最初 5 世纪罗马史之不可信》”一文中,竭力证明上古罗马史只是修辞学家们虚构出来的产物。这种史学上的批判倾向促进了历史科学中科学批判方法的产生。

普鲁士改革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尼布尔第一个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新的批判方法。他在柏林大学讲授罗马史的时候,都从批判前人的著作入手。他认为过去的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大历史学家,往往都是辗转抄袭,而不去钻研原始资料,因而错误极多。因此,他自己在编著《罗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证据。1811 年,尼布尔的《罗马史》出版。此书以批判古籍见长,观点新颖,被认为是近代史学名著之一。

1854 年至 1856 年间,狄奥多尔·蒙森的三卷集《罗马史》问世,并且很快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在书中,蒙森以极其丰富的内容详尽地描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历史。蒙森说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更广大的读者能得到一些关于古罗马的较为真实的知识”。他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他的成就还远不止此。实际上,他为罗马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他从大量的文物材料入手,因此常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蒙森的《罗马史》体现了 19 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的成果,在罗马史研究方面, 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

19 世纪晚期以来,人们对于罗马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日益重视, 出现了许多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有:法兰克的《罗马经济史》,《古代罗马经济研究》;罗斯托夫采夫的《罗马帝国社会和经济史》。但这些作品似乎都有将古史现代化的倾向。

进入 20 世纪以后,集体创作成了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12 卷本《剑桥古代史》以及苏联的十卷本《世界通史》就是这一时期集体创作的结晶。

《剑桥古代史》中有 6 卷包括罗马史方面的内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罗马史专家都参加了这一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世界通史》则从世界史的角度,对罗马的兴起、发展和灭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我国的世界史和罗马史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以来,罗马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们日益重视考古学的重要成果,并使之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纠正了古典文献中的一些错误,使罗马史研究更具科学性。第二,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帝国中心意大利以外,几乎所有行省都有人研究。第三,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除了政治和经济史外,还出现了社会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等,

从而拓宽了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在这一时期对罗马史研究影响最大的当推M.I.芬利、P.A.布朗特、R.色姆、A.摩米格利亚罗、H.拉斯特和 K.D.瓦特等, 他们都为罗马史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