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墨塔暴动和大流士改革

高墨塔暴动 波斯帝国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王权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据《贝希斯吞铭文》,“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人民开始叛乱。在国内、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现了很多谣言。”而当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征服遭到挫折时,终于引发了高墨塔暴动。

暴动于公元前 522 年3 月 14 日爆发于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尔卡德里什山。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据《贝希斯吞铭文》;

① 腓尼基这个名字来源于这里海中出产的一种紫红色染料,这种染料 在古代名扬四海。在迈锡尼文明的铭文中已使用过 Po-ni-ki-ya(意为 “红色的”)这个字;在荷马史诗中也曾以 Phoinix 来称呼这个民族和地区。但 在古代,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迦南人也同紫红色这一概念有关,只 是“迦南”的概念比“腓尼基”的概念要广泛些,这包括了腓尼基、叙利亚 和巴勒斯坦。见《腓尼基》(《Phoenician》),第 24 页。

① 所谓“士师”,乃是希伯来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人。

而据希罗多德则为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兵。①暴动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响应:“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诸省都骚动起来,从冈比西斯转而倾向于他。他(高墨塔)夺取了王国。”

高墨塔自立为王,号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他还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赋税”。从“人民”手中夺走了“牧场、牲畜、奴仆、房屋⋯⋯。”

公元前 522 年 9 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一起密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起义。暴动历时7 个月。

暴动震撼了波斯帝国的统治。①

大流士的改革 关于大流士其人,在他夺取政权以前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从《贝希斯吞铭文》知道,他的父亲是维斯塔司帕。据希罗多德,他曾作为冈比西斯的侍从远征埃及。在参予谋杀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 7 人中最后一个参加的。他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夺取了政权。

大流士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并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用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等三种语言(均为楔形文字)刻在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贝希斯吞铭文。

公元前 517 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 515—513 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 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份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又十分年轻、国家机器十分薄弱。因此,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波斯帝国,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在历史上称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①他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国王之下设有办公厅,内有通晓帝国内各种语言的人,以了解情况。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以加强控制。他还建立特务组织,刺探各地情报(主要是了解各地总督和高级军官的情况)。

他将全国划分为 20 个行省①(称萨特拉庇亚,波斯不在其内),设总督

(称萨特拉庇)治理。总督初时不管军事,①,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税②

① 见《近三十年来前陶新石器公社的发现》,载北京大学东北师大历史系合编《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集),第 25—126 页;另见马松:《早期文明》。

① 关于居鲁士的出身说法很多。据希罗多德说,他至少知道有四种说法。见《历史》,Ⅰ,95。

① 此据希罗多德(见《历史》Ⅰ214)。但关于居鲁士之死,有不同说法。希罗多德也说:“关于居鲁士的死的传说的确有很多,但我只叙进了上面的一种,因为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最可信的。”

① 同上书,Ⅲ,27—38。但现代研究者对希罗多德的这些说法持有异议。如丹达马耶夫就认为,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见他所著《波斯帝国政治史》第 55—77 页。

① 有的学者认为,高墨塔就是巴尔狄亚。见丹达马耶夫:《阿里明尼德朝统治初期的伊朗》第 121 页及以下;以及他所著《波斯帝国政治史》第 64 页及以下。关于高墨塔其人,古代留下的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其被杀的时间,地点也说法不一。

他规定了各行者应纳税的数量。①

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战时还可从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军队的指挥官多为波斯人(战时从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军队则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挥)。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由 1 万名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国王每年要对军队进行检查,边远地区则由国王派人检查。

他统一了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为大流克,每枚重 8.4 克。②

他在全国建立驿道,方便军队的调动、国王命令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配备有人员、马匹、粮草。最长的一条驿道起自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苏撒,全长 2400 公里, 称为“御道”。另一条著名驿道是从巴比伦经伊朗高原至印度河。这种驿道可能是在原有大的队商道路和亚述帝国时期的一些驿道的基础上修建的。

他调整了波斯与各被征服地原有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法律时尽可能参考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宗教采取宽容态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拢各地上层人物。

他开通了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又于公元前 518 年派斯基拉克调查印

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队从印度河口西行到达红海,历时 30 个月,从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国的海上联系;还在中亚修建水库等等。

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