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风时代一 古风时代的经济与社会

经济 公元前 8 到 6 世纪的古风时代①前承黑暗的荷马时代,后启辉煌的古典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在古风时代,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在希腊人眼里,财产即“有用的东西”,主要是地产。因此在农业领域形成的关系和发生的变化,决定着社会的面貌。

古风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式样、质地和效能有所改进,农民使用铁犁铧、铁镰、铁锄、铁锹,园艺业中使用了铁剪。裁培技术可能有所提高,作物产量增多。但因古代生产力的进步始终是在手工劳动工具范围内进行的,进步潜能有限,所以进步的幅度不会很大。在正常年景下整个社会保持温饱就不错了,剩余总量有限,特别是对山多地少的希腊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广大小农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苦,古风时代的诗人,从赫希俄德到品达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力主不误农时,勤奋劳动,避免挨饿,反映当时中小农的生活状况。②

古风时代虽然以农业为主,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这是古风时代同荷马时代经济的最大不同之处。公元前 7 世纪,科林斯彩陶风行希腊和地中海地区。公元前 6 世纪,雅典彩陶(黑色陶与红色陶)取代科林斯陶,行销到今意大利、法国与近东一带。如此范围广泛的输出不仅表明希腊人已彻底打破了荷马时代的封闭状态,而且还表明在这两个先进地区存在集中的手工业生产场所。

除制陶业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从当时的彩陶瓶画上已能看到铁匠使用风箱、钳、锤、砧,木匠使用铁锯、刀、斧、凿、钉等专业工具。金属冶炼需要矿石,希腊人在此时开采了优卑亚岛的铜矿和南希腊拉哥尼亚的铁矿。但造船用的木材看来是由外部输入的。古风时代的希腊人既能造 50 桨与乘员 200 人的三列桨军舰,也能造载重几百吨的商船。商业对希腊人开始有较大吸引力,尽管社会普遍视农业为正业,手工业和商业受到鄙视,但在一些地区,如中希腊,头脑机灵的农民在农闲时已能出海去做几个月的小买卖以养家。用于日常生活和贮存食品的陶器和生产工具、武器是当时主要的商品,贵族则是象牙、黄金、琥珀等奢侈品的消费者。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希腊社会经济结构复杂化:首先铸币在公元前 6 世纪上半叶产生于厄基那,①逐渐传播到希腊半岛,这表明商品交换的经常化。其次,地方集市贸易的出现,起初集中于地方公共活动场所,如神庙、集会场周围;后来则集中于城市。而城市最终形成本身也主要由于商业的推动。

希腊的城市广泛兴起于古风时代,所以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希腊的城市革命时代。古希腊城市是一定农区范围内的居民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

① 希腊传说中的克里特国王。

② 与后来的斯巴达同名不同国。

经济和居住的中心。有城墙、塔楼等防御工事,有社稷和保护神所在的庙宇, 有行政机关、集市贸易和公民集会的广场,在古典时代以后还包括必不可少的剧场。希腊城市的这些特征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古风时代的 3 个世纪里逐渐具备齐全的。

城市一词在古希腊文中称“波利斯”(polis),与国家同词异义。“波利斯”原意是公民集体、城砦,城市与国家、城邦是它的引申义。从“波利斯”词义的演化上可以看到古希腊城市形成的基本线索。“波利斯”大约产生于公元前 8 世纪中叶,起初仅指设防的农业居民点,而这种防御中心肯定是某个部落或部落联盟政治和宗教活动的中心。这样便出现了城市的两个最初的特征,即卫城和广场。卫城是宗庙所在,战时防御的依托,一般建在山丘之上,周围是居民村落。广场则出于部落成员集会的需要。因此,“波利斯”是氏族社会瓦解和掠夺战争频仍的结果。随着氏族部落机关转化为国家机关,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富人和工商业者移居到城区范围内,集会场所便增加了经济功能,成了邻近农民同手工业者、商人交换产品的市场,成为城区内最富活力的地区。整个市区的城防体系因此也建立起来,城与市的这种结合导致希腊城市形成过程的终结。

雅典城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希腊城市发生的典型例证。据现代考古发掘,卫城是雅典城最早的公共建筑。在公元前 7 世纪末,卫城旁边还是耕地。

到公元前 7 世纪和 6 世纪之交,广场出现,居民增多,但后来城中的手工业

者居住区仍是一片墓地。直到公元前 6 世纪后半叶,城市才有了较大规模, 人口达到约万人。

社会 古风时代各地阶级结构包括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小生产者阶级三个基本成分,等级结构则包括公民、非公民的自由人、奴隶三个基本层次。两种结构虽有重迭,但又不尽一致。公民是由原血缘纽带连结的同氏族部落成员组成,分成贵族和平民。贵族因其家族成员世代担任氏族部落的公职,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优势。他们自诩为“最优秀者、君子、最有势力者(aristoi),是城邦形成的有力推动者。平民主要成份是小生产者阶级, 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劳动,拥有小块田产。在阶级分化严重的地区,部分平民田产被贵族吞并,论为贫民,甚至债务奴隶。他们同贵族在土地、债务和分享政治权力方面存在尖锐的矛盾。非公民的自由人在希腊被称作“外邦人”, 实际是到非母邦做生意的移民,既包括奴隶主也包括小生产者。他们完全被排除于公民社会和政治生活之外,只是公民集体的依附者。只有奴隶在阶级结构和等级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才是完全一致的。但古风时代奴隶制只有初步发展,数量不多,同外邦人一样难以构成影响社会政治发展的积极力量。各地阶级与等级斗争最常见的形式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这种斗争集中于重分土地和废除债务的社会经济要求。为此,平民推出自己的政治代理人,掀起一次又一次运动,造成各地政权不断更迭,新兴的城邦制度日趋完善。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阶层成为一些工商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社会的稳定成分。但由于工商业在古希腊始终是农业的补充,商人大部分是外邦人,因此他们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在古风时代如此,在古风时代以后也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