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鏖兵今何处

“三国胜迹湖北多”,《三国演义》120 回故事中有 70 回与湖北相关。湖北在东汉三国时期被称为“荆襄之地”,为魏蜀吴的交界地区,是东进西退,北上南下的四通之地,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因此兵家必争,湖北成为三国交兵的主战场。在以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中地区和以江夏为中心的鄂东地区留下了一处处古战场的遗迹,也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回味的神奇传说。关公“还我头来!”的悲壮;“火烧连营”的睿智;“孔明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歇后语至今仍在人们口中相传,其中人们谈论最的是有关赤壁大战的故事。

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独雄中原、席卷荆州后兵锋南指, 想一举平定江南,完成统一全国的壮志。公元 208 年曹操亲率 20 余万大军,

号称 83 万兵马直扑江南。蜀、吴两国在大敌压境的情形下,尽弃前嫌,组成

孙、刘联军 5 万兵马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备,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军,创造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赤壁之战为曹、孙、刘三方鼎峙奠定了基础。

赤壁在湖北境内何处?是在蒲圻、钟祥、汉川、汉阳、武昌,还是在黄州,众说纷坛。现在人们大多肯定的是黄州和蒲圻两处。

黄州,位于长江北岸,在江汉合流的下游处,与鄂县樊口隔江斜对。在黄州汉川门外有赤壁山临江而立,因其山形似人鼻倒悬,色呈赭赤,亦称赤鼻矶。赤壁矶头,茂林修竹,亭台楼阁掩映生辉,唐代前后即为著名游览胜地。宋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一代文豪苏拭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常把酒临风,面对滚滚长江,默念古人。感于时世,写出了传颂千古的《赤壁赋》,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喟。黄州赤壁因苏东坡的题咏而蜚声于世。但一般人认为黄州赤壁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应为“东坡赤壁”。又因为这儿自唐宋以来留下了许多迁客骚人的诗文、字画、碑刻, 故又称为“文赤壁”。

蒲圻,在长江的南岸,赤壁山如不倒的丰碑,铭刻着历史的风云,奔腾不息的大江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蕴含多少人世的沧桑。山头的“赤壁”二字,各长 150 厘米,宽 104 厘米,雄横刚劲。相传赤壁鏖战之后,年轻的得胜将军周瑜,将楼船靠近矶头,摆酒庆功,舞剑赋诗,一时兴起,挥剑在山崖上刻下这两个遒劲的大字。

赤壁山由南屏、金鸾等大小山峦组成,群山透迤,苍翠如画。在赤壁山头有一临江飞起的六角小亭,名翼江亭,相传这里曾是周瑜破曹时的哨所。隔江的乌林曾是曹军的大本营,至今那里还留有“曹操湾”的地名,而“红血港”、“白骨塌”更是赤壁血战的印记。为了再现公瑾当年的英姿,1990 年秋,蒲圻市人民政府在赤壁矶头竖起了一尊高 9 米,重 300 多吨,用花岗岩雕刻的周瑜全身塑像。周瑜头戴盔甲,身着披风,手按宝剑,迎风昂首屹立,英俊、潇洒、自信。在四季葱绿的南屏山有一祭风古台,相传当年诸葛孔明披发仗剑,在这里设置神台,向天地借来了神奇的东风,顺风纵火攻败曹操。凤雏庵在金銮山上,相传是与诸葛齐名的襄阳名土庞统批阅兵书之处。庞号称风雏,此庵因而得名。庞统曾利用蒋干巧妙地向曹操献连环计引诱曹操,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兵准备了有利条件。

在赤壁文物陈列室,陈列有 1,000 多种在赤壁出土的各种兵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置身于这些兵器之中,我们仿佛听到大战中兵器的撞击和士卒的呼号。从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以及曹、刘进退路线, 孙权的防御位置分析,持蒲忻赤壁说者断定赤壁大战发生在蒲圻长江段,多数专家、学者也倾向这一观点,但关于大战战址的定点,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在鄂东南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大量题材与“三国”有关。“说三国”成为民众闲暇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鄂东南盛传扬曹抑刘的反三国故事,说刘备是一奸诈狡猾的阴险角色,而曹操是正直仁厚的英雄,民间反正统的思想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