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丧葬散记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荆州各县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据说阎王爷派阴差“无常”专门摄取那些在生死簿上已被注销了的人。

因此,松滋县有这样一个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其亲属要请健壮男子手执刀剑,围坐在病床前,还在床顶上罩上渔网,说这样可以阻止“无常”接近病人。

人一旦撒手西去,家人即刻在门外烧“落气纸”,这是给阴差送的草鞋费,让他在押送阴魂时不要太粗野;人们还要请僧道“开路”,烧纸轿、纸马供死人代步用;“开咽喉”目的是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进食。

死者的子孙一律孝眼。男戴高约一尺的蔑扎纸糊孝帽,手持纸裹的小竹杖,脚穿白布鞋;女着白布衫裙,头顶白布巾,脚上亦穿白鞋。

死者去后的第三天晚上,要在死者卧室设床帐酒肴,家人避到室外去, 以免“煞神”引死者回家时遇到了有凶险。

出葬前,松滋人打丧鼓,在柩前击鼓歌唱。江陵、石首、沔阳地区都有唱丧鼓歌的习俗,出殡均以鼓乐前行。

安葬时在墓地前面插上两把竹签,竹签数目为死者年龄数,称为“寿签”。下葬后,连续三晚皆束稻秸绕坟焚烧,称为“烟告”。第三天圆坟日,亲族子侄均去坟前哭祭。

仙桃地区还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之后,在死者嘴里放几片茶叶。传说, 人死了后也不忘亲人,天天哭泣不肯去见阎王。阎王就做了一种“忘魂汤”, 又在汤里放上几片茶叶,派夜叉端去劝死者喝。死者口哭干了,以为端来的是茶,接过就喝,结果这一喝把什么都忘记了,乖乖地去见阎王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死者的家人知道了,他们不愿意死者忘记自己的亲人,就设法糊弄夜叉。事先在死者嘴里放上几片茶叶,待夜又来劝喝“忘魂汤”时,看见死者嘴里有茶叶渣,以为已经喝了“忘魂汤”。这样死者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了。

荆州一带,人死后要用凉开水为死者沐浴。前面洗七遍,后身洗八遍, 称为“前七后八,后人好发”,这是用于儿孙满堂的人。对那些子孙不多的死者要前三洗后四洗,人们说“前三后四,太平无事”。

死者移尸入堂要用白线圈住双脚,胸口放一鸡蛋,防止出现假死现象。死人入棺,石首地区的风俗是在死人头下垫上砖瓦,据说这种风俗的形

成与包公有关。

传说包公为政清廉,官也做得不小,可就是家运不好。正妻生的儿子夭折了,偏房生的是个专唱别腔的拗相公。包公 63 岁那年大病,知道自己不行了,他担心儿子在送终时又唱别腔。当时给死者用槽木枕头,因为槽木枕头客易烂,枕头烂了,阎王才让死者投生。烂得快的先去投人生;烂得慢的变畜牲;不烂的在阴间做流打鬼(无赖鬼)。包公想死后枕槽木,但怕儿子偏不给做,于是故意对儿子说:“我死了,你要用硬东西给我做枕头,不要用槽木头。”

包公一死,儿子边哭边说:“爹,您在世前我没听过您的话,对不起您老人家,现在我要尽点孝心,按您说的用硬东西做枕头。”于是请来石匠, 凿了一个石枕头,放进包公的棺材里。

人们不知内情,都照包公的葬法把木头枕头改用石头枕头。有的人家没

有条石就用砖瓦代替,这种风俗也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