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迎亲习俗

土家婚俗古朴有趣,过去土家族姑娘必嫁舅家之子,名为“骨种”。有的姑家大表姐与舅家小表弟婚配,女的比男的大 10 多岁。民间有句俗语:“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姑表之间,舅家享有婚配特权。今天, 虽然姑家女不嫁舅家之子了,但还要是恭恭敬敬的向舅家送一份厚礼,当地称之为“代还骨种”。

土家男女在“打样”(相对象)之后,双方较为满意就由媒人说亲。媒人带着男方家的希望上门求婚,提一块肉,带一把伞至女方家门口,将伞撑开倒立在门外。女方家若将肉收下,并把伞顺立过来表示不拒绝这门亲事。媒人第二次上门,伞仍旧撑开倒立门外。女方家若将伞拿进火塘房,说明这桩亲事有些眉目,但还需征求族人意见,特别是要征求舅家是否要“还骨种”。媒人第三次上门,女方家将伞拿进闺房,煮一碗糯米酒鸡蛋请媒人“过午”, 媒人只能吃三个鸡蛋中的两个,余下一个作为回碗。接着,女方家杀鸡备酒款待媒人,这标志着舅家和族人都没有意见,亲事应允了。于是,媒人便将喜讯告知男方家,男方家备办酒肉送至女方家。女方家请内外亲戚吃酒,名曰:“放口酒”,或曰“开恩酒”。

接着是“取八字”,要男女双方属相相合。如果“八字”无冲就行订亲仪式,称为“插茅香”,将订亲消息告诉列祖列宗。女方家摆酒宴宴请六亲族人,转送男方家谢舅礼,代“还骨种”。年节时,男方要给岳父母家送重礼,“拜年”期间,男女双方不得相见。

男女青年到了婚龄,男方家恳求几次之后,女方家如同意结婚了,男方家定结婚发轿的日子,一般选择双日为吉。日子定好后,写在红纸上,备上酒肉礼品送往女方家,俗称“送课担”。女方家据此开始备办嫁妆。

迎亲的前一天,新郎行冠礼,由九个“黄花崽”(未婚小伙子)陪伴, 喝“陪郎酒”,唱“陪郎歌”。宴席上,一定要有一盘猪杂烩,意即夫妻心肝相连,恩爱无比。陪郎者都要致祝酒辞,一个比一个绝妙。

这一天,男方家还要将女方家礼品单上开列的礼品,从新娘梳妆打扮所需的上头油、红鸡蛋、五色线,到上轿穿的露水衣、露水鞋和露水帕,以及离娘米、离娘油、压轿米等派人挑至女方家。女方家则将嫁妆单目让来人带回,以便男方家确定迎亲人数。

迎亲时,媒人手拿一把伞,领着迎亲队伍,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挑着“喜把”(缠有红纸的竹篙火把,用于晚上照路),赶到新娘家村寨。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前,新娘家忙搬出一张桌子拦在大门之外,由一伶牙俐齿的拦门官索要拦门礼。新郎家早有准备,迎亲客的嘴巴也是“口吐莲花”, 双方相互盘唱答辩。一番热闹之后,才进得门来。

发亲时,头搭红布的新娘由人扶着出来(过去由兄长背上轿),在门外将喜把点燃,娘家人立即上前抢走一只,表示财物不能全部带走要留下一半, 俗称“分火(伙)”。火越分越旺。喜把分了后,队伍就出发了。此时,新娘的弟弟如果乐意,可以随着姐姐到姐夫家吃酒,这叫“赶脚酒”。

在迎亲回家路上,如果两支迎亲队伍相遇,两位新娘要下轿,互换一只露水鞋,以示姊妹友谊。

新郎家要在堂屋中摆猪头和新娘的衣饰以敬土司王,请土司王行使象征性的“初夜权”。这是原始婚俗的遗存,因为过去人们对处女血有一种恐惧,

需请土司王镇邪。土司王见谁家结婚,都要与新娘先睡三夜。后来土司王被人杀死,但人们说土司王阴魂不散,若不敬奉他,他就让新婚夫妻不和。敬奉土司王时,要在猪头上插把屠刀以示镇慑。

新娘进门时要用力踩一下大门槛,意思要把新郎家门槛踩矮,今后好自由出入。在拜天地之后,新郎新娘竞相直奔洞房,谁抢先坐到床上,便由谁来当家。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床以正中为界,各自不得超越。如果新娘坐在中界线上,新郎就尽力把新娘挤出界外;反之,新娘亦然。在双方相争难分难解时,新郎突然将新娘的盖头一把拉下,新娘嫣然一笑,“抢床”即告结束。新娘在接过新郎倒的茶后,生怕茶里下有糊涂药,喝了一世糊涂, 不会喝而将茶倒在新郎的枕下,据说这样新郎就受新娘的摆布了。土家女子争取在家庭的地位上,真可谓胆大心细。

迎亲仪式结束,闹新房的对歌声起,参加婚礼的姑娘和小伙子,在“情哥哥”、“情妹妹”的热闹声中传情达意,闹至夜深方才散去。他们中的情投意合者则转到寨外,为自己的婚姻做精神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