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

王昭君原名王嫱,出生在湖北兴山县(古时属秭归)宝坪村。在这里她生活了 16 年,因此宝坪村后被称为昭君村。

昭君村背靠纱帽山,面临色碧如黛的香溪。村子不大,只有 30 来户人家。田园、竹木错落有致,是一座美丽而有韵味的山村。

漫步在昭君村的小道上,可以寻觅到不少昭君的遗迹,听到许多美妙的传说。

“望月楼”是昭君的故宅。楼后有座梳妆台,昭君入宫前常在这儿梳妆。通往梳妆台的石梯正好 16 级,象征着昭君在这里度过了 16 个年头。

昭君村有一眼古井叫“楠木井”,井水清亮,一截楠木横嵌井壁于水中。据说,昭君为了让青龙在井中长吐清水,从峨眉山砍来了捕木,横放井中镇住青龙。“捕木井”的井水冬暖夏凉,冬季最高水温可达 30℃,夏季则清凉如冰。游人到了楠木井,无不深情地俯身向井中探望,并用小水桶提起清亮的井水细细品味。

昭君故宅对面有一座小山,名“妃台山”。山上有一个“昭君台”,台旁有碑,上刻有“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的字样。

王昭君 16 岁那年被选入宫。当时汉元帝宫妃很多,不能一个个地召见, 就让画工画像,先看画像美丑,再定是否召见。一些入选宫女为得皇帝宠幸, 争相贿赂画工。昭君生就做骨,不肯贿赂,因而不得幸见元帝。当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时,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元帝批准。在辞行时,汉元帝才发现王昭君原是后宫中最美丽的女子。后来汉元帝严厉追查丑化昭君形象的画师,画师毛延寿等入被处以死刑。

昭君为民族的和解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她的坟墓在呼和浩特市城南 20 里的大黑河畔。当塞草皆白时,昭君墓上草儿独青,世称“青冢”。

传说昭君入宫前沿着香溪一步一回首地告别故乡时,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眷恋。昭君来到香溪和长江汇合处,想到以后再也喝不上家乡的水时,激动地捧起溪水,饮了一口又一口。这时长江的浪花纷纷向溪口涌来,仿佛在向她朝拜。昭君感激地连连挥手:“免朝!兔朝!”。从那以后,不管长江涨多大的洪水,一到这里,江水便“免潮”了。

昭君登上了西去的宫船,面对逐渐远去的故乡,眼泪不停地滴落江中, 泪水入江顿时变作一尾尾花伞状的鱼儿,鱼儿在水中缓缓地一张一和。这种鱼只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才出现在香溪与长江交汇处的那一小片水域上。因此,人称“桃花鱼”。

昭君走后,乡亲们十分思念、哀怜她。为了使香溪女儿留在家中,昭君村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习俗,不管谁家生了女儿,都用艾草烧的她的面部,以防再被皇家选中。对此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十分感慨,曾写下“至今村女面, 烧的成瘢痕”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