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地下乐宫

公元 1978 年初夏,湖北随州 神奇的地下乐宫 - 图1 水河畔,这个“随蛇吐珠”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深埋了 2400 余年的“地下乐宫”——曾侯乙墓,这则消息震惊了世界。

曾侯乙墓的封土高出地面数丈,是一个圆形的土台。围绕着这个土台有着众多的美妙传说。其中最动人的是楚国神箭小将养由基在这儿与叛军对垒,他在让过叛将三箭之后,一箭射中叛将咽喉。楚王在这个土台上亲自擂鼓助威,叛军大败。楚王擂鼓的土台后称为擂鼓墩,可是人们没有想到擂鼓墩下埋藏着神奇的宝藏。

1978 年曾侯乙的墓被揭开时,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一排排巨大的条木叠陈出东、中、西、北 4 间墓室,4 间墓室各有特点。

北室:戈、矛、戟、殳、弓、箭、盾、甲各种兵器应有尽有,还有兵车、战马所用的部件、佩饰竟有 5,000 余件,简直就是一间兵器库。殳是古代五兵器之一,但从未见实物,成为古代兵器史上一直没解决的疑案。曾侯乙墓北室的这件自铭为“殳”的兵器,使千古之谜迎刃而解。

西室:一列彩绘棺里躺卧着 13 名少女,显然是曾侯乙的侍女。

东室:8 具少女的彩绘棺和 1 具狗棺,陪伴着正中的双层彩绘大棺。棺内尸体已腐,但棺内珍宝济济,这就是曾侯乙的寝宫。

中室:宽敞、气派,摆满鼎、簋、敦、壶、盘、豆、尊等各式青铜礼器和大量的黄金器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的各种乐器。一套编钟分 3 层

8 组悬挂在铜铸的钟架上,总计 64 件,总重量 2,500 多公斤,巨大的重量

压在这曲尺形的钟架上历经 2400 多年而不倒,这也是一个奇迹,可见其结构的严密与合理。这套编钟具有一钟双音的功能,每个钟体的正鼓和侧鼓部均有标音铭文,只要分别敲击这两处所标示的地方,便可得到两个不同的乐音。当击发其中一音时,另一音一般不鸣响,即使发出微微的声音,对正击发的音不仅没有干扰,而且还起有润色作用,因为两音间多呈三度谐和音程。

编钟虽然深埋地下 2400 年之久,但音乐性能仍然完好。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律较准。下层大钟乐音低沉深厚;中层较大钟乐音圆润明亮,较小钟乐音清脆嚎亮;上层钮钟乐音透明纯净。用它演奏古今乐曲都有良好的音响效果。在北京、武汉等地展出时,讲解员为观众演奏了《东方红》、《啊,朋友》,播出了编钟伴奏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现代乐曲, 古乐新声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湖北歌舞团还编排了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的编钟乐舞在海内外巡回演出。舒缓而优雅的舞姿,浑厚而悠扬的钟声将人们带回到古朴迷人的远古世界。

中室内还一套编磬沿壁立架安置。青铜铸成的磐架以一对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躯干的怪兽作主体,造型奇特、别致新颖。32 块磬形制相同, 大小各异,音域跨 3 个 8 度,12 半音齐备,声音清脆明亮。一座建鼓靠东壁高竖在青铜座上,大红的鼓腔衬以鼓座上塑铸的群龙,气势非凡。还有竹排箫,在出土时仍可吹出 6 声音阶,是现今最好的竹排箫实物。此外五弦琴、十弦琴、笙、■、瑟、小鼓杂陈其间。

在这座神奇的地下乐宫里,有各种珍贵的乐器 8 种 125 件。面对着井然有序的各色礼器、乐器,我们可以想象到曾侯乙生前的奢华,耳边仿佛回响起“钟鼓之乐”和“琴瑟之音”,真正体会到了“钟鸣鼎食”这一词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