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国”里佛事多

鄂东北黄梅县向有“古佛国”、“古佛场”的称誉,这是因为黄梅县拥有数十座大小寺庙,而且县民多崇信佛教。

黄梅县重要寺庙有 10 所,称为“十方丛林”,其中四祖寺、五祖寺最为

著名。四祖寺位于黄梅县城西 15 公里处的双峰山上,是唐初禅宗四祖道信的传法地。寺旁有一毗卢塔,又叫真身塔,是道信肉身安葬之处。五祖寺位于黄梅县城北 16 公里处的东山,又称东山寺,禅宗五祖弘忍在此讲经说法。由于弘忍大师的禅宗造诣颇深,各地求明佛法者日以千计。大师当年授法的讲经台至今仍耸立在东山之上。

五祖寺在禅宗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来自岭南的平民慧能,凭着对禅学的独特理解,深得五祖的赏识,成为禅宗衣钵的传人,在佛教发展史上传为佳话。

据说当年在街上卖柴的慧能,偶然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顿时有所感悟, 放下柴担,直奔千里之外的黄梅东山。他拜见弘忍,请求学习佛法。大师故意说:“南疆异域,人称南蛮,怎能讲经学佛?”慧能应声而答:“人有南北之别,佛无南北之分。虽然岭南人不如中原人聪慧,但人的佛性本来就有, 应无差别可言。”弘忍见他虽不识文断字,但悟性较好就收下了,并安排他做杂役,砍柴舂米。慧能肯吃苦,在舂米时为加重碓力,腰系青石一块,整日劳作没有怨言。这块坠腰石现仍留存于五祖寺。

随着时光的流逝,弘忍大师对慧能的好感日增,年迈的法师意欲传法于慧能,但又担心修行多年的众僧不服,特别担心大弟子神秀。于是弘忍用诗偈的形式对弟子进行考选,看谁对佛法理解得深透。不识一字的慧能以其对禅法的独到的感悟击败了神秀。神秀认为修行应循序渐进,渐悟佛法。慧能则认为一切都要靠直觉体验,不需长久的修行,佛法可以顿悟。弘忍由此认定慧能是弘扬禅法的最佳人选,遂传衣钵,慧能成为禅宗六祖,南行传法。神秀亦离开东山寺,往北方传法。至此禅宗分裂为南北二宗。由于慧能开辟简易法门,接近平民,深受人们拥戴。唐中后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南宗禅风靡大江南北,宋之后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学的代表,五祖寺也被封为“天下祖庭”,影响远及海外。

由于佛风的薰陶,黄梅人的生活里有很多佛教的印记。

黄梅人多信佛,弘忍大师就是黄梅人。过去,黄梅有较多的居士,在家吃斋、供菩萨。女人们相见也以女菩萨相称。每逢四祖、五祖诞辰,庙宇内热闹非凡。

三月三日是大医禅师道信的诞辰。自唐宋以来,每年三月三人们都要在四祖寺举行盛大庙会。蕲春、广济、黄梅三县人多去谒庙进香,同时带去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进行交易,货摊长达数里。江西九江、安徽宿松等地人也远道来此进香、交易。这天农村家家户户舂米粉、切芥菜,做成约一两重一个的芥菜粑。有的人家还将腊肉、酱干、芹菜、花生米切碎做馅,蒸熟食用。据说这种赶庙会的干粮吃了可以防止生疮。

十月二十二是五祖大满禅师弘忍的诞辰。这一天,人们多去五祖寺焚香祭祀,同时也举行盛大的庙会。据说五祖曾助民治水,帮助百姓筑圩修堤, 因此黄梅濯港一带大大小小的堤圩都叫“五祖圩”。一遭水灾,人们就到五祖寺求菩萨。

与佛事有关的庙会,还有五月二十八纪念纪信大会,七月二十九的地藏王庙会和八月二十二的福主菩萨宋飞仙庙会。其中福主菩萨庙会体现了独特的民情风俗。

福主菩萨庙会在八月,这是农村收获的季节。人们在收获之后,都要举办酬神会,从考田至灌港 27 个村的百姓都崇奉福主菩萨,他们在村里设戏台,把福主菩萨塑像抬到戏台前,让菩萨也乐一乐、开开心。戏台装饰极为华丽,请来的戏班唱戏也十分卖力。各家各户都到外乡接来亲戚看戏,吃“尝新酒”。菩萨只有一尊,村村都要酬谢,因此你要抬来,他要抬去,各村都出动青、壮年男子抢神或护神,好不热闹。

在黄梅人的日常生活里,生病倒霉不顺心就认为是鬼邪作崇,就要去庙里烧香拜菩萨,并许下戏愿。如果一切顺意,到时就不惜钱财给菩萨送上一台戏。如果碰到旱情,天老不下雨,黄梅人就抬菩萨游乡,求雨的人们在太阳的烤晒下,一个个光头赤脚,大汗淋漓,据说这样才算心诚。大年初一出门拜年,黄梅人与其它地方也不同,开门的第一件事是到附近寺庙烧香拜菩萨,然后回来吃早饭,饭后再去各家各户拜年。

解放后,黄梅的佛事活动明显减少,菩萨信仰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