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寨吊脚楼

沿着清江溯流而上,只见清江两岸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土家山寨,或依山傍水,或骑坐山岭,或隐身峡谷,或处白云深处。一座山寨就像一座立体雕塑群,古朴、壮美。

来到土家山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幢幢吊脚木楼。吊脚楼一般依山而建,有的建在依山傍水处。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人们的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依河岸或山崖的吊脚楼凌空飞起,楼高三层。楼下一根根架空木柱如白鹤伸脚,从中我们可以领会木楼何以加“吊脚”两字的含义。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土家人乐观自信,住茅草顶屋的人说“茅草底下酒肉香”;住石板顶屋的人家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住树皮做屋顶的人家则引经据典,说前朝诗人柯煜曾赋诗咏赞:“酒用芦管吸,屋用树皮盖。”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 人们又说“黄土上了屋,子孙都享福。”

吊脚楼是古代干栏建筑的遗存,干栏建筑的原始形态是巢居。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为了免受洪水、野兽的袭击,像鸟儿一样在树上营造自己的窝巢, 传说中的有巢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 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由树上移到地面,在地面上撑起树状的木结构高层建筑并有干有栏。今天,这种独特的干栏建筑在汉族地区己普遍被砖瓦房屋代替,而在湘鄂西山区土家人那儿得到保存,但也出现了变异,独体的木楼变成了与砖瓦正屋相配的吊脚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为“伐青山”。主人请木匠掌墨师傅上山选择中梁、檐柱、檩子、椽角、挑梁等。其中,选择梁木最为讲究,一般要选椿木树或紫木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在、子孙旺。相传椿木被皇帝封为“树王”,故而是最佳的梁木。同时,选椿或紫树时要选蔸处发满小树,树枝上有雀鸟做窝的树,据说这样的树作梁木才大发子孙。土家人砍伐时还要“看期”,选定吉日祭祀鲁班,唱“天上祭云开,鲁班下凡来,鲁班来到此,正是伐梁时”的《伐梁歌》。

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其它柱料,称为“架大码”。把采伐来的树料放在架上,由掌墨师傅画墨线,然后按尺寸下料。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

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

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定黄道吉日,请众位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由掌墨师傅烧香祭酒,敬祭天地神灵,恭请鲁班祖师降临相助。然后众人齐心协力用事先准备的撑杆、绳索,撑的撑、拉的拉,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均送礼物、匾额前来祝贺。

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沿下雕龙画凤,做■字格窗花,装饰阳台木栏。

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种植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桑谐音“丧”,桃谐音“逃”,都不吉利。

每到金秋时节,金黄色的苞谷、黄澄澄的白肋烟、红彤彤的大辣椒,一

排排、一挂挂挤满了吊脚楼的大梁和栏干,吊脚楼成了丰收之楼;逢年过节土家人还要在梁柱上贴几幅红色对联,吊脚楼又成为喜庆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