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流浪的足迹——犹太文学
犹太人自公元 70 年被赶出耶路撒冷后,漂泊了两千年,如今近一半人居住在美国。犹太人有着以圣经为代表的悠久的传统,以上帝的选民自居,失去家园,散居各地,更激起文化凝聚的倾向。但作为异乡人,又怕遭受排斥,
② 伊哈本·哈桑《当代美国文学》中译本,第 98 页。
① 居斯塔夫·弗莱塔克:19 世纪德国批评家、剧作家,其《双剧技巧》(1863)一书对戏剧创作颇有影响, 其金字塔模式是对剧情进展过程的设计:开场→上升情节→高潮(顶点)→下降情节→结局。
① 见《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第 165 页。
适应当地社会与保持民族特色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因而,孤独、边缘地位、自我本质危机、异化与沉沦等等便成了犹太文学的基本主题。
犹太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不小比例,但犹太文学特指那些以犹太人为题材、自觉维护或关注犹太传统的作家。他们主要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索尔·贝娄(1915~)和菲利普·罗思(1933~)等几位。
辛格是犹太作家中最执著于民族之根的人,他甚至从不用英语写作,而是使用下层犹太人的口语,已濒临消亡的意第绪语,以至有人不把他看作美国作家。实际上,机智风趣,带有自嘲意味的意第绪语言使辛格的创作受益匪浅,并对“黑色幽默”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辛格生于波兰,他的作品主要写波兰犹太人的命运。长篇小说以《卢布林的魔术师》(1960)和《庄园》(1967)为代表。前者写一个性好渔色的波兰魔术师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的故事。主人公雅夏·梅休尔流浪卖艺多年, 名利一到手,便放纵享乐,他屡次抛妻弃子与别的女人勾搭,还撬人的保险箱,摔折了腿。后来旧情人死的死,堕落的堕落,他潦倒无奈,回到家乡, 在妻子的感召下战胜邪念,成了虔诚的赎罪者。情欲与理智、责任与私念和善与恶的冲突在雅夏身上有生动具体的反映。这部小说是美国社会公认的杰作。《庄园》也以波兰为背景,写新时代与旧观念冲突中犹太人的悲剧命运。
辛格的短篇小说也极有分量,《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78 年,辛格由于“热情洋溢的叙事艺术,不仅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了营养,还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贝娄是俄裔犹太人,9 岁随父母从加拿大移居美国。他在大学执教,也曾编过《大英百科全书》,是学者型的作家。1976 年他以“作品中对人类的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湛分析”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贝娄的创作以长篇小说见长,已出 8 部,主要作品是《晃来晃去的人》
(1944),《受害者》(1947),》《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雨王汉德森》(1959)、《赫尔索格》(1964)、《塞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
《洪堡的礼物》(1976)几部。
《奥吉·玛琪历险记》是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作品。贫民窟的犹太少年玛琪自小就受到周围环境的牵引:流氓要教他做贼,富人要他做温顺的仆人,祖母想让他成为绅士,同时又教他撒谎。玛琪在苦闷中发现只有真理、爱情、和谐能使他实现自我,但他最终却成了个掮客。这种讽刺性结局透露着玛琪这种“边缘性人物”的人生悲凉感。
《赫尔索格》中的同名主人公是生活丰裕的大学教授,但在动荡混乱的现实中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支点,历经种种挫折 磨难后在自然环境中才得到宽慰。玛琪曾想去格陵兰的冰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雨王汉德森”逃离美国去了非洲丛林,他们都相信自然具有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和新生的力量。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一个犹太移民的眼光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 60 年代美国动乱的社会,表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忧虑。小说基本不涉及人的潜意识,但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却十分老到。
《洪堡的礼物》以贝娄的朋友,天赋超群而壮志未酬的诗人德尔莫尔·施瓦茨为原型,写诗人洪堡试图以美和善使美国获得精神上的复活,但历尽挫
折后发疯而死。他一手提携的青年作家西特林也疏远了他。西特林由飞黄腾达到落魄潦倒,危难之中得到洪堡生前赠他的电影剧本提纲,出售后缓解了经济拮据。这时他一方面悔恨以往的忘恩负义,感激恩师对他的荫佑,同时也从洪堡的命运看到了自己黯淡的前景。
贝娄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找到立足点,他的人物大都是“优秀品质的荒谬的探索者”。他们远非崇高,也缺乏力量,属于现代文学中的反英雄。但他们在精神磨难中表现的耐性和执著,却使他们获得了生存的尊严感。
马拉默德致力于写寻求新生活,然而又处处碰壁,命运多舛的犹太人, 并以犹太人的遭遇作为“人类生存的悲剧性经历的象征”。主要作品有《店员》(1957)、《新生活》(1961)、《杜宾的传记》(1979)、《上帝的恩赐》(1982)几部长篇小说和《魔桶》(1958)、《伦布兰特的帽子》(1973) 等几部短篇集。
马拉默德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但作品中经常出现宗教寓言,因而又有魔幻色彩。《店员》中的主人公弗兰克历尽艰辛完成“净化”过程后, 故事中常听到的圣僧方济忽然显形,并伴随着一群形容枯槁的飞鸟;《上帝的恩赐》所写的科学家科恩与猩猩的洪水漂流和荒岛群居生活更是一部寓意深长的现代神话。
罗斯是新一代的犹太作家,他以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成名, 随后接连出版了《放任》(1962)、《波特诺的怨诉》(1969)、《情欲教授》(1977)和《鬼作家》(1979)等近 10 部长篇小说。他笔下的人物不但与主流社会处于对峙之中,而且背弃犹太传统,他们常以纵欲来发泄内心的苦闷,结果陷入更无法承受的磨难中。
罗斯惯用夸张的嘲讽和戏谑,并以怪诞离奇的情节来取得艺术效果,他的为人和他的创作都已显露出脱离犹太传统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