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及文学“爆炸”的成因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由德国评论家弗朗茨·罗 1925 年提出,1948 年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特里首先用这一术语概括当时在拉美已露端倪的一种文学现象,从此风行开来。在当代拉美爆炸文学的四大流派中,魔幻现实主义声势最大,实力最强,它的成因也最复杂。择其大端,有以下诸点:

①地理因素。拉丁美洲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广袤的土地,雄伟的山川,神秘的林莽,品类繁多的毒虫异兽、珍禽怪物,这种混沌未开,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本身就是现代社会一大奇观。哥伦比亚作家欧斯塔西奥·里维拉(1889~1928)曾在他的《旋涡》一书中有过精采的描述。智利文学家托雷斯·里奥塞科介绍里维拉笔下的拉美风景说: “那里人迹从未到过;树木上覆盖着寄生植物的活网,网上又覆盖着百万计的昆虫和幼虫;树木在说话,在活动,好似具备着魔力的生命。这个丛林里有无数居民:成群吵闹的猴子、大片的蚊群,它们会冷不防地扑向所有生物, 几秒钟内把它吃光;瞎眼的鳄鱼在停滞的水潭里躺着;甚至更重要的是,整个森林连一刻也不宁静,它可怕地活动着,都处在妊娠、衰败、暴行和死亡的变异之中⋯⋯”甚至“无数的花朵,以肉感的悸动在收缩,分泌出粘糊的汁液,使人像吃了药一样麻醉,邪恶的藤蔓发出嗡嗡之声,使动物不知所向⋯⋯”现实本身就是林林总总,光怪陆离,作家只需如实描述它的本来面目,就足以造成神秘新奇的效果。

②文化因素。美洲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早在 15 世纪之前就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美洲文明,至今犹在的金字塔、祭坛、神庙和宫殿遗址竟被人疑为外星人所造。印加帝国和玛雅人、阿兹台克人、基切人等共同创造的印第安文化至今影响着美洲。《波波尔乌》、《拉维纳尔武士》等形诸文字的作品和不计其数的口头文学仍在广泛流传,阿斯图里亚斯、马尔克斯等人都直接受过影响。印第安人的图腾信仰认为每个民族以至每个人都与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着姻亲或感应关系,因此万物有灵,物与人相通,人与神、人与鬼相通观念根深蒂固。神话传说中战神经过长途跋涉择地而居的故事,“虎色金黄”象征衰败与死亡的观念,黄蝴蝶预示凶兆的观念都在《百年孤独》中出现过。以天主教和《堂·吉诃德》为主要内容的西班牙文化,黑人带来的非洲文化,经由各种途径传入的阿拉伯文化,也都先后溶入了古老的印第安文化。

③外来因素。为使拉美文学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在 30 年代就提出了借鉴西方文学的主张。卡彭铁尔提出“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性的价值”。认真研究西方文学,从中找出建设性的,能够把拉美人的思想和感情更有力地表达出来的方法。拉美的作家应当熟悉西方文学的典范性技巧,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具备这种职业传统”。奥克斯维奥·帕斯也认为:“为了回到原地,首先要敢于走出去。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

这种拿来主义的主张引起了有关如何发展民族文学和要不要借鉴西方文学的论争,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既要保持纯正的美洲本质,又要掌握现代文学的职业手段。卡彭铁尔 40 年代末发表的,取得国际声誉的《人间王国》更给这种主张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当代有影响的拉美作家,无一不对西方文学有深切的了解。他们许多人常年侨居国外,作品也往往先在国外出版。他们能以世界性眼光观照拉美现实,因而他们既能抓住拉美的本质特征,又能以国际的通用的艺术语汇加以表现,从而获得普遍的理解。

④社会因素。拉丁美洲的独特社会历史环境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繁荣的要素。拉美社会最独特的一点是寡头独裁统治香火不绝,海地的杜瓦利埃家族, 其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 1986 年;尼加拉瓜的索摩查家族也出了几个令人谈虎色变的暴君。在民主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代世界,这也算一天“神奇的现实”。独裁统治者总要给自己编造神话,我即是国家、民族、人民,我即是一切。正如富恩特斯所说,“将这种漂亮话本身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就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另外,寡头政治对舆论的钳制,也迫使作家有话不直说, 大量采用暗喻、象征等迂回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态度,这也成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风格特征之一。

当然,如同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几大流派一样, 魔幻现实主义归根到底是拉美文学自身变革发展的产物。 15 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印第安文学作品被焚毁殆尽。为创造新的文学,拉美人一代一代在进行艰苦努力,自 19 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派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直至五六十年代出现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主力的“爆炸文学”。拉美作家在艺术上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天地, 这本身已形成一种传统,它使拉丁美洲的文学永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