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派

“新小说”作为流派形成于 50 年代初,一直持续到 80 年代,是战后法国文学最重大,实绩最显著的现象之一。除了罗伯—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洛德·西蒙四位主力之外,萨缪尔·贝克特、玛格丽特·杜拉斯、罗伯特·潘盖和克洛德·莫里亚克等名流也都曾厕身其中。作家阵容之强,作品数量之巨都是别的流派无法比拟的。其影响也早已超出法国及欧美,而达于印度、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

“新小说”派作家无意于直接介入现实事务,只是间接、迂回、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态度。他们更热衷于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对新技巧的实验,如通过对同一事物重复描写中的细微变化折射人物心境的变化(《嫉妒》); 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的重叠(《在迷宫里》);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与多重性描写(《度》);对同一时空中不同事物的多头描写(《米兰巷》);对人物之间感应关系与潜对话的描写(《陌生人的肖像》);排印中的造型手段(《运动体》)和以符号、图像表现的手段(《航空网》)等,巴尔扎克式传统小说的原则与技巧已被摒弃,它要创造的是更符合后来工业社会情状和当代人感知方式、审美情趣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