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下舞龙灯

“二呀吆二郎山,高呀吆高万丈⋯⋯”这首优美豪迈的歌曲在 50 年代曾风靡全国。这首歌也许你会唱,也许你耳熟,可是,你可知道二郎山下的龙灯舞又是怎样的呢?

舞龙灯是我国多民族传统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但各地所扎制的龙灯形象和舞法都不尽相同,二郎山下大渡河畔一带的龙灯便颇具特色。这里的龙灯分彩龙、火龙、水龙三种,舞龙的时间和季节也有所不同。

彩龙在正月初一表演。按照传统习惯。正月初一这天,随着喧天的锣鼓声,一条彩龙在万民拥挤的街巷中穿行着。只见那龙头高昂,金角银须,火眼金睛,大有叱咤风云之势。舞龙头者身高体壮,虎背熊腰,面画彩脸,身穿彩衣,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上下左右舞动龙头,呼呼生风。后面的龙身上下翻飞,如游天际。而舞龙尾者,脸画白鼻梁,犹如舞台小丑,不时还做些诙谐的动作,十分风趣。在龙灯前舞“宝”的小伙子,年轻英俊,不时地翻筋斗、打旋子,动作敏捷。倘若两地的龙灯队在街头相遇,还会表演“二龙抢宝”。两位舞“宝”的青年轮番上阵,时而把“宝”抛向空中,时而把“宝”送到龙的嘴边,然后在场内疾走;有时还用“宝”在龙头面前画动圆圈⋯⋯舞“宝”的小伙子使出全身解数,直逗得两条龙狂扑劲舞,穷迫不舍。此时,鞭炮声大作,硝烟弥漫,两条巨龙在硝烟中舞动飞腾,如同在云雾镣绕中漫游太空。

正月十五表演的火龙,则是另一番景象。火龙以竹为骨架,外部糊以彩纸而成,舞龙的小伙子们不着上装赤膊上阵,颇为威武。火龙穿入街心,观者拥巷。只待锣鼓敲响,街道两旁的围观者把早己准备好的烟花爆竹点燃后丢向火龙。这时,爆竹震耳欲聋。烟火朵朵耀眼,舞龙的小伙子舞得更是起劲,如果登楼俯视.但见那火龙在烟花爆竹中上下翻舞,游动飞腾。锣鼓越敲越紧,舞龙者越舞越起劲,围观者高声叫好,直到把火龙的外衣烧光,人们才尽兴而归。

农历五月舞水龙,有驱赶旱毯、祈祷风调雨顺之含义。水龙用蔑条和柏树枝叶扎成,呈绿色,也称绿龙。正午时分,绿龙游于街头,各家各户把早已装满水的盆、缸钵、水桶等置放在街沿,只等水龙舞到门口,男女老少就没头没脑地往“龙”身上顷倒,舞龙的小伙子情绪激昂,挥动双臂左摇右晃, 上下翻飞,萧洒自如。锣鼓声、叫好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