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和蜀绣

四川民间挑花的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朝代就已经面世,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喜爱。

过去在土法生产的单色布上,人们用线挑绣各种图案来美化生活。那时四川姑娘从小学习挑花,十来岁就能在围腰、枕套上挑出图案和花朵,挑花成了衡量女子是否能干的标准。民间有“谁家女儿巧,要看挑绣好”的说法, 挑花技艺好的姑娘会获得人们的称赞。

川西郫县素有“挑花故乡”的美称,妇女多以挑花、刺绣为业。四川的藏族、羌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喜爱挑花,如羌族姑娘在衣服的斜襟、袖口、下摆等处挑上花朵,既美观又耐用。

在色调上,大多采用青、蓝、白色的平纹布作挑花底料。在深色布上, 大多用白线挑花,这样使得色彩对比度强烈。挑花图案大多与人们的生活相连,如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也可不受构图的限制,大胆夸张、自由发挥。人们常用花、果、粮等图案象征农业丰收:用双鱼图案表示吉庆有余;用鱼、水、荷花的图案表示和谐;佛手和桃子的图案象征福(佛)寿(桃)满堂。

民间挑花艺术的繁荣为蜀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蜀绣是运用独特的绣技,用彩丝在软缎上刺绣而成。蜀绣和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以细腻严谨的针法,清秀淡雅的色彩,流畅优美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构成特有的艺术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蜀绣的历史悠久,2000 多年前就已经流传了,东晋的《华阳国志》中把蜀绣誉为蜀中之宝。至清代道光年间,成都的科甲巷、九龙巷有蜀绣作坊近百家,形成了专门的蜀绣行业。蜀绣来自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蜀绣老艺入几乎多是男子,但在以往被称为“深门闺秀”的青年妇女中,有许多人能把自己精心设什的图案绣在嫁妆、衣物和馈赠给别人的礼品上。

蜀绣的品种多、用途广,可用于日用品上,一般偏重于实用,如绣于被面、床单、枕套、坐垫、靠垫及妇女、儿童喜爱的生活用品等上,图案鲜明、颜色美丽、装饰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作为高级馈赠礼品;蜀绣还可作为艺术欣赏品,其构图受中国画的影响,多取材于名画家的人物、山水、花鸟画,绣工精细,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一般制成屏风、壁挂等陈设品。蜀绣育上百种精巧针法绣技,如衣锦纹满绣、线条绣、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绣等。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内的“芙蓉鲤鱼”、“沪定桥”、“熊猫”、“金丝猴”等蜀绣作品,就是成都蜀绣厂的工人精心绣制的。蜀绣不但行销国内,而且还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罗马尼亚、秘鲁等国家及港、澳地区。